万幸!
仁义、聪慧、机智无双、亲政爱民的大爹爹睿亲王多尔衮,终于肯让我们官复原职了!
老天爷啊,你开眼了啊!
……
数千京官虽然如愿以偿的再次当了官,终于能够继续鱼肉百姓。
但是,摸摸头上扎人的头发茬,官员们的心中还是有些不舒服。
念了一辈子的圣贤书了,平素受的都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圣人之言。
今日为了当官,做出了这个连倭寇打扮都不如的模样,委实太过让人难堪了。
俺们都是读圣贤书的,不能显得如此廉价啊!
万一等我上了天堂,见到祖宗,祖宗问咱这是什么逑打扮,我该如何回答呢?
哎!
有人一拍大腿,满脸都是欣喜。
有了!
咱找个人,将脏水朝他头上一泼,那不就成了!
此时,朝堂里出身江南的官员,是要比北方官员多的。
于是在官场私下里的商议下,这个替罪羊就被定为了北方人。
而北方官员也不干啊!
尼玛,这不是让老子们被人责骂的吗?
众人思来想去,还真的被他们想到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
咱们不论南北,只论党派!
甭管南方的复社、东林、几社、温派……还是北方的晋党、齐党……
咱都不选!
山东有个叫做孙之獬的官员。
咱将屎盆子扣他头上,不就得了!
……
这孙之獬是谁?
阉党成员也!
做的官是侍读。
崇祯元年,魏忠贤倒台后,崇祯皇帝下令毁掉阉党所著的《三朝要典》。
孙之獬抱着《三朝要典》痛哭。
于是,百官震怒,纷纷上疏弹劾孙之獬。
就这样,1628年的八月,也就是崇祯元年,孙之獬被削掉了官籍,遣返回了山东老家,成了一个百姓。
(按照明朝户籍制度,罢官后还是官籍,但是削籍之后,就是民户了。)
(后世有个天大的谎言,说什么剃发易服的始作俑者是孙之獬。
勿喷,我不是给孙之獬洗白,而是还原事实:
这人还真是官员的背锅侠!
按照历史记载,直到1644年11月,也就是此时的六个月后,孙之獬在山东籍贯的侍郎王鰲永推荐下,才进了朝堂。
此时,百官剃发易服已经半年之久了。)
……
不知道何人做出的提议,反正孙之獬顶缸,符合南北双方官绅的集体利益。
这孙之獬,被削掉了官籍,是个老百姓啊!
况且,又是阉党成员,还是至死不改的顽固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