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1章 所谓众正,专门不干人事

是不是?

国家在乎咱小百姓啊!

但是,传声筒是人,不是机器……

我家那片,都还被逼贷款交税了呢!

还特么用的是贷款建房的名义,来预交来年税收!

就这个理由,当年高度统一!

不管是我们豫西南那边,还是淮河那边,都是这样的套路。

(这件事被拍入了《走进八里堡》)

这还是现代,更何况是古代!

……

这是上下,那么中间的这些钱呢?

呵呵……

闹上了j点ft的大洪水预缴税,不了了之。

税收款被中饱私囊,不纳入国库——

你们说明朝这群权力更大的“众正”官僚集团,会做什么?

钱给朱由菘?

想屁吃!

那我们干嘛还要冒着被罢官的风险,卡朝廷脖子呢?

还给百姓?

滚犊子!

那我们干嘛要辛辛苦苦的收上来!

……

揣在自己兜里,嫖几个名妓,她不香么?

……

前面讲过明朝中央正税,约为三十税一,一亩地也就相当于五斤二两一钱九分的粮食。

加了三饷之后,最顶峰时期,每亩地总计纳税7.982斤粮食。

这是正税,此外还有秋赋、人丁、徭役等,这些中央税种不提。

至于地方附加的各种杂税……

说实话,我们不能因为某个人贪赃枉法,就一棍子打翻一船人吧?

也不能拿着某一时期,来以偏概全吧?

研究历史,最忌双标啊!

昨天我和江苏那边一个纪委的副处聊天,他也是个历史作者,他告诉我清朝税收很轻,明朝税收很重,宋朝被安南按在地上锤,让我下一本也写宋朝……

我就纳了闷了,清朝税收是按照万历年间的标准来计算的。

而且,言之凿凿所谓的废除三饷,不但没有废除,还将辽饷编入正税之中。

就是那个臭名昭著、最爱被引用的——明朝末期“亩加九厘银”。(重量单位:斤、两、钱、分、厘,一厘等于千分之一两。)

这东西,从原本的“临时税”,变成了正税!

这就是清朝税收!

却不知这所谓的轻——轻于何处?

当然,有人要拿雍正那总共实行了十来年的“摊丁入亩”来说事……

哦,连定义都搞不懂,就来狂吠了?

丁税:自春秋齐国《编户齐民》之后,就开始征收的人丁税!

按照惯例,不计人数,只计丁口么!

丁:16--60岁男丁,这就是生了儿子叫添丁的缘由。

口:成年非老幼女性,一般13--60岁,这就是为什么生了女儿叫进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