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省了无数人工!
穷苦大众本就日子苦巴巴的,让他们得到了实惠。
才是最好的宣传办法。
也是最好的抢占市场的妙招!
(朱由检拿出的纺织机,织造出来的布匹,就是后世老人嘴里的“洋布”。
同样的一匹,因为丝线更细,是以使用的棉花,不足土布的三分之一。
再加上因为技术的改革,需要的人工更低。
也就导致生产成本,竟然不足黄道婆纺织机的五分之一。)
至于徽商会不会说“郑氏商号”违背了合同……
老方是有理的!
他又没卖白糖,更是没卖棉纱!
郑氏的名誉,是无损的……
合同上——又没说不让卖糖果,不让卖棉纱!
至于为什么郑氏愿意帮助方正化——朱由检都给了那么多好处,郑鸿逵还在乎什么狗屁的名声吗?
老郑现在心心念念的,就是拿下虾夷地,成为大明海外大领主!
再说了,在江南士绅的眼里,郑氏可——只是一群海盗而已。
有个屁的名声!
说个不好听的,当利益足够大,脸面……
这是啥玩意?
更何况,朱由检拿出来的,可是封国啊!
什么利益,能比这个更重?
更何况是一次不讲信用的商业诈骗了……
真实的商战,从来都是如此平平无奇……
……
这一次,方正化带来了更多的货物。
他要做的,就是一巴掌将徽商全部拍死!
为了防止徽商铤而走险……
更是还有一支,庞大到了让南京小明朝廷,都胆颤的舰队——郑森部水师。
舰船上,一门门火炮,怒指两岸。
还时不时的,就炮轰一阵。
按照方正化的说法——都是商号的伙计,手不熟……
没事排练排练……
没毛病吧!
船队内,更有一艘艘小一号的战舰,喷吐着黑烟,却无帆无桨,横行海上。
这是汉都均州船械局的新产品。
按照这时代的标准,叫做三千料船。
(因为清朝之后,除了经史子集之外的历史资料,几乎全部被毁。
现在已经无法知道“料”,究竟代表着什么?
目前有三种主流说法:一,载重;二,容积;三,制造木料。
根据对已经出土的宋、明船只测量,料极有可能就是容积。
也就是从甲板以下,到舱底的容积。
1000料,折合10立方丈。)
这些船,并非是这时代惯用的漆刷成大红色。
朱由检规定:今后汉都船械局出产军用船只,全部漆成灰蓝色。
这些喷吐着黑烟的船只,前端是尖锐的鸟喙状,倾斜着挑出水面。
后端则是平齐的设计。
船身两侧,有两个巨大的明轮,溅起片片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