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明初文很火,带起这个风向的神偷,他那本书我没看完,里面就有些这样的大文人。
比如,世人皆知的王冕……)
试想一下,老朱断了他们的财路,人家会满意明朝吗?
哪怕是大明太祖时期,他们就弄出了南北榜案,来限制皇权——
明着告诉朱家人——这天下,我士绅说了算……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就在明朝开国初期,老朱的洪武三十年,就搞出了科考——全录江南学子的事情来!
(这一科录取的进士,主要是南直隶、江浙人士。同样是江南,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南方省份,一样很惨。)
要知道,洪武二年,刚刚统一北方,北方参与的首次科举,都有三十多人中了呢!
(当时北方人口占比只有26%,录取比例达到了33%。
这就是他们说的——北方文风不如南方!
滑稽不?
整个明朝,北方人占比一直都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录取率也一直维持在30%左右。
北方文风不如南方?
可笑不!
北方文人不多,是事实!
为啥?
长期战乱,长期顶在国防一线,就导致了北方历来出精兵,社会风俗也多以忠君报国为主。
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战乱来了,马上就战死了……
没人给他们正名,自然就不为人所知了。
还有个事,他们说河北、山东、河南一带,二战伪兵出了几百万……
我尼玛!
权威官方发布——整个抗战全国伪军总数是210万,同时期最多时是100万。
这个几百万……
老天,信口雌黄能不能稍微靠谱点?
我这人,喜欢拿数据说话。
实际上,很多现代人习以为常的“话术定语”,都是经不起考证的!
……
对了!
有人问“能否将书中的考据部分,拿来下载?”
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可以。
当然,你要是用于商业目的,给我分一半利润——
哈哈,见面分一半,没问题吧?)
为什么——
一统天下三十年后,北方反倒是不行了?
这特么不是在打老朱的脸——你这个皇帝不求行,统治三十年了,北方文治越来越差……
咱就不说——老朱明确表态:让增录北方人了……
你江南文豪,稍微让一步,就不是这个结果!
就这个对抗皇权的手法,就幼稚至极!
当然,这也是他们故意这么做的。
因为,人家要表态的是——天下,是由我们做主的!
你老朱算个屁!
再看老朱的政治倾向:
此时,朱元璋已经确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这人可老相信士绅了!
结果——就特么一个北方的邓州人铁铉,为他死战不休!m.73zw8.com
南北榜案的一年后,朱元璋就驾崩了。
接下来的建文帝二年,新皇首次科举,结果——前三全是吉安府的。
再下一次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