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26章 好!杀得好!

就连那些在朱由检的带动下,发家致富的“新商人”,都开始动摇起来。

他们为什么能够发家?

还不是靠的皇帝的政策啊!

一旦这个“战时法令”,真的无限扩大,自己的一切,还保得住吗?

……

茶楼酒肆,市井街头,到处都有移居士绅在讨论:

太残暴了!

十七条性命啊,竟然因为区区千斤铁料,就掉了脑袋……

在这样的氛围下——

原本坚定支持朝廷的百姓们,也迷茫了……

难道,真的不能杀?

甚至,私下里已经有人开始串联,想要再组织一次大游行……

……

消息传到了王廉耳中。

有人提议是否收回报纸……

被王廉否决了。

堵不如疏!

在这个节骨眼上,一旦真的收回了报纸,那才是大祸端!

他想了想,伏案写了一篇文章,让人交给报刊局,刊登在当天的晚报上。

按照印刷的时间不同,《大明晚报》是下午才会印刷出厂的。

因为昨天的事情,不光是《大明日报》收到了很多针对这件事的投稿。

晚报这边,自然一样不乏投稿。

申时整,一车车《大明晚报》,拉出了印刷工厂,摆放在了各处的书店内、报亭内。

一个个大小报童,抱着一摞摞报纸,奔走在大街小巷内。

晚报上,通篇都是对这件事情的讨论。

并且,还有王廉这个大明司礼监随堂太监、内书堂掌印太监的专题文章。

王廉将对太子的那番话,做了一个综合,写了一篇名为《今日千斤铁料,来日江山沦丧》的短篇小说。

他不解释一切法律条文,而是从人文本身出发,将人性的陋面,朝堂的惯性,赤裸裸的展示在了故事中。

以王廉的地位,他的文章,占据了整个头版。

甚至,标题还被加粗加黑了!

……

王家茶楼。

一个身穿带着补丁长衫的秀才,拿着《大明晚报》,正在大声宣读:

“千斤铁料之失,若不追究,会发生什么呢?

吾有一故事,说与诸位共听:

……

故,今日千斤铁料之失,若不追究,便是明日北都之祸再现。

吾危言耸听乎?

非也!

人之惰性尔!

君不见,那北都之祸,何来?

昔日朝廷之于辽东,投入军资何止万万?

然则,为官者曰:吾乃正常漂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