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分封,从未断绝。
两汉之时,中央政权施以察举制。
什么叫做察举制呢?
就是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
也就是举荐。
举荐的本质是什么?
还不是和江南那些党派的操作一样!
若想让谁高升,先花点银子,买一买舆论。
等到名声有了,官位还不是马上到手!
因此,李岩是很反对这个操作的。
这一点,他和宋献策经常争吵。
孝廉……
举孝廉……
说白了,还是资本的游戏。
大明的这些士人,一样是这个套路……
难道……
李岩豁然惊醒——
这些人,在准备一场大舆论?
是了!
今日充斥在官场的,都是一心跟着皇帝走的臣子。73狆彣蛧
甚至,自从皇帝打破官、吏壁垒,允许吏员考核当官之后,读书人的特权,就落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皇帝的用意很清楚——不拘一格降人才!
哪怕你连秀才的功名都没有,只要能够脱颖而出,从庞大的吏员团队中显现出来。
就能莅临堂庙之高!
他特意查看了去年的恩科情况。
传统科举取士者,也不过才三十来人。
这些人还都是负责写写画画之职。
至今,也没有几个得到晋升的!
反倒是那些充入大学堂的杂科士子……
当时看似录取了还要再入“国子监”读书。
有功名和没功名一个样……
然而,不过是刚刚集中培训半年时间,新年后的考核中,就已经任命了三万多吏员。
其中,不乏一上任,就是上三品吏员之人!
这些人只要踏实干两年,直接就能进入官场为官。
官场不是不透风的墙!
皇帝意图打破士人垄断的科举制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人岂能善罢甘休?
而恰恰……
元旦大朝中,皇帝封赏满朝文武,直接给这些大明官场人员,许出了准许一定子嗣进入大明皇家大学城读书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