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从眼前的旅游景区的黑心商家,联想到了很多很多。
这些黑心商家,之所以在旅游景区里,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其实,这都跟当地正府的利益,有着很多大的关系。
如果那个卖土豆的商家,他的店铺是从国企手中租来的,那么,这个高价卖土豆的行为,就应该是被允许的。
因为,土豆的价钱高了,商家赚了钱了,对于出租铺子的国企而言,下一年拍卖出去的价格更高。
而且,土豆的价钱高了,消费者们也只会跟黑心商家起冲突,不会跟出租铺子的国企起冲突,这就成功的实现了矛盾的转移。
矛盾的转移,其实也有很多,绝大多数的真正干活的清洁工,都是编外的,绝大多数的城管,也都是编外的。
真正属于编制里的人,是清清白白的,编制里的人很少,福利待遇也很高。
此刻,孙宇又想到了国企闹出来的金融风险问题。
这也是孙宇所忧心的主要问题。
国企之间,相互打欠条,让这个欠条给基金买,这不就是赤果果的骗局吗?
a国企打了一个一个亿的欠条给b国企,b国企又打了一个一个亿的欠条给a国企。
这两张欠条的本金相同,利率相同,期限相通。
如果这样的欠条,流入到了二级市场的话,那么,无数的有钱人,基金散户、金融机构,可都得遭殃了。
这种欠条根本就是不值钱的。
譬如,一个本金为一块钱,利率10%的欠条。
如果这样的欠条,拿到二级市场上,可能会卖出去七毛钱。
接收这张欠条的人,他们之所以愿意花七毛钱来购买这个本金为一块钱,利率为10%的欠条,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未来的预期收益。
借出钱的人,是a国企,借入钱的人,是b国企。
有着当地正府的背书,有着国企的背景,投资者们会误以为,这张欠条是可以兑现的。
年初,投资者们拿着七毛钱,买入了这张本金为一块钱,利率为10%的欠条,是看到了年底的时候,理应可以收入一块一软妹币。
否则,没有预期的收入,别人为何要购买你的欠条?
投资者们预想的是,借钱的国企,应该是还钱的,而不是还债券。
这就有意思了。
人人皆知,欠债还钱。
从来还没有听说过,居然还有欠钱还债券的说法。
年底,投资者们去收账的时候,惊人的发现,对方国企还的钱,不是钱,而是跟你一样的等本金等利率等期限的债券。
a国企发债券,b国企也发债券。
年底结账的时候。
购买了这两个国企债券的投资者们,他们的钱就彻底打水漂了。
两个债券一对冲,正债券和反债券加和为零,而投资者们的钱,也落入了国企的腰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