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不得已,李伯平院士决定拉下脸来,想让秦光这个对超导芯片最熟悉的发明者参与进来,一起研发基于超导芯片的光刻机。
听到李伯平的话,秦光陷入了沉思。
他算了一下,自己的时间还算是比较充裕。
毕竟,现在强人工智能项目还处在论证、审查阶段,没有真正落地,自己可以先做这个。
而且系统商店中也有光刻机可以兑换,自己确实可以尝试一下。
只不过,一盘点,他才发现,科技点就剩下225点了。
要是直接兑换全套图纸的话,就需要400点。
不过,要是直接兑换光刻机,需要的科技点就少了很多。
最重要的是,这些光刻机用的就是超导芯片。
自己可以根据实物,进行逆向工程,绘制相应的图纸。
3毫米的需要100科技点,2毫米的150,1毫米的则是200。
有了实物,绘制图纸就简单了。
对别人来说,像这种跨时代的东西做起来不容易,但对自己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当然,做这种逆向工程,要花费不少时间,不过在科技点不足的情况下,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而且这种和超导芯片相配合的机器的研发,由自己进行研发,也算是顺理成章吧。
更不用说,自己研发速度快,质量好的名头已经广为人知了,这次正好再加强一次。
秦光坐在那里,神色变幻。
而李建明、李伯平院士以及他的徒弟们,都看着秦乐,一脸忐忑。
这件事确实很麻烦……
突然,秦光抬起头来。
他的视线落在了李院士的身上。
这让李院士的心头猛地一跳,似乎要接受审判一样。
而且秦光的神色不太好,看来要被拒绝了……
谁知,秦光说道:“李院士,你要开发的光刻机,是什么规格的?3毫米,2毫米,还是1毫米?”
什么意思?
李院士看着秦光,有点目瞪口呆。
那些研究人员都是一脸懵逼。
校长李建明同样想不到,秦光有此一问。
在别人看来很困难的项目,秦光却给了他这么多的选择?
开发光刻机难度太大了,华国做了这么久,才稍有起色。
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本来还要再奋斗几十年。而有了秦光的超导芯片,李伯平他们才看到了超越的希望,但那也要好久。
就是能做到4毫米、5毫米,都要谢天谢地了。
可是秦光甚至说1毫米?
这不是在说大话吧?
半晌后,李伯平深吸一口气,稳了下心神,这才有些犹豫地开口:“3毫米都算是现在最好的成果了……那么,你的意思是?”
秦光看到李伯平等人的反应,意识到自己说的这些,吓着他们了。
“我的意思是,这些都可以做到!所以,我想再问一遍,您确信3毫米就可以?”
李院士一脸兴奋。
但再细想秦光的话,那么多选项……
他压下心头的激动,仍然声音颤抖着,“你是说,1毫米的也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