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0章 改革

大元的每一项事业都在进步神速,而人才也有些培养出来,到了南方去任职做事。

南方因为已平定,以前极乱,现在已经一撸而起,反而更好管理。

派过去的官员,更是尽责,怕做不出成绩来,就十分用心。南方这下子也算稳定起来,民心也有所归。

当安居乐业之时,对比起以前的朝不保夕,平民心中有的只有对北方京城的感激。

而漕运已通,无论是官方的,还是万镖头的速递行,都顺利起来,直到此时,大元才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无论寄东西去哪儿,都按路线收费,都可以送达。

官方也管制极严,甚至驻了军,哪怕还有未灭的山贼匪徒和寇贼,都已经潜藏起来,有许多甚至已经找了荒僻的乡村安定下来,不敢再生事,也有许多已经走投无路,只能被招安。

大元也没有苛待他们,甚至在有些方面,让他们感受到一点后悔,当初没有信任朝廷。

如今他们也一一的被编制进了正规海军中去,不仅待遇优厚,连一些作战方法,训练的方式都让他们感到新奇,尤其是佩服袁将军的治军能力。

无论他们是为匪之时,还是为军之时,袁将军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本来就是无可取代的。

有时候回忆起为匪之时的生活,想着若是大元没有袁将军,只怕大元也早生乱了。

输在这样的人手上,的确是心服口服。

南方没了各匪割剧的状况,越发的顺心如意起来。而林右相一向对吏治方面最擅长。所以南方一些官员也被清洗。

明政令,清吏治,是兴世之开始。而徐安被派去驻守南方,文臣之中,是为巡抚,做为靖元帝的眼睛,一直盯着南方,不再出乱子。

徐安原是袁磊的幕僚,后来跟世舟去了沿海灭倭寇,世舟成为靖元帝,他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如今已是为一方二品大员,封疆大吏。这些与袁磊和世舟的重视是离不开的。

而徐安其人,也刚正的很,为人也颇为几分聪明睿智。做这样的位置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且也因为京城没了他的地位。怎么说呢,如果没有章立文的出现,也许徐安熬些年份,说不定就是丞相的接班人。

但是章立文出现了。这个意外而来的异世之人,盖去了他原先的所有风光和能力,徐安变得不怎么突出了。在京城,实在释放不了他的光芒,所以靖元帝干脆将他外放下来,反正能有一番作为。

而徐安也确实是没有让他失望,在京城之时尚不显,到了南方以后,与林右相一起上行下效的将一些政令推行的无比的顺利。到了此时,徐安其名才算真正的传扬开来

而他,也将成为在沿海为出海之事的事上出了后盾大力的重要官员。与章立文一主京城,一主南方,做出了极重要的贡献。

他的确是个好官员,并且被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上。

世舟也许并没有多大的才能,不及徐安之谋略,不及立文之才能,但他做为一个帝王,却最懂得用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将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运转齿轮,历史也将为之转变。靖元帝也是大元历史上不输其父靖王,不输开国太祖之功的千古一帝。

救大元于逆势水火,逆颓势之能。靖元帝配得上千古一帝这个称呼。

步隽尧已经从神机营出来,进了海军总部。步隽秀反而进了神机营,继续精化火器。

甚至根据章立文给的公式,风速与距离远近,设置望远镜来瞄准镜,研究的如火如荼,十分狂热。

对这个公式也是严防死守,对神机营十分的效忠。

味极鲜也开到了北州,佛跳墙这种极等美味,也已深入人心,俘获了许多人的心。

陆家的生意也已经遍布这片大元朝,北州的城镇内外也开遍了陆家的铺子。

因为朝廷的重视,不光是大元,连在北州,手工业艺人的地位,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很多人的人生也因此得到改变。

北州皇帝被大元刺激的越发也重视起这种软科技人才来。

一开始,康帝是不太满意的,但是,他发现,给这些人能三分尊重,他们给他却有十足十的惊喜,这下子康帝才真正的得以重视起这些人来。

大元大改变的同时,北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两人相通,有些观念,甚至是转变,都是慢慢的传递形成的。

大元在进步,北州也在进步,不知不觉。

而陆诗琦也开始忙碌起改革盐制和税制的事情来,时机也完全成熟,是时候了。

尽管会动摇一些盐商大族的根本,但是盐之改革,势在必行。

陆诗琦与章立文早已经商量了许久,决定和平转变为好。当然,还要有强有力的军队在后面推行,自然也就更加的顺利了。

其实两个人现在推行反而有信心的多,毕竟大元现在改变这么大,识时务者为俊杰。

若是以前,只怕是流血事件。

而现在,却稍温和一些,但触犯到那些人的利益,他们的反抗也是必然的。只是有旁利相诱,反抗也温和的多了。

两人倒有些信心。

采取着和平演变的原则,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让他们放弃盐业归朝廷,朝廷给予其它的一些优惠,比如给些矿给他们,最重要的是煤矿给他们开采,这便算成功的。

若是一开始就反抗的,反而是降低一些标准再换取。而其它的反抗激烈的,直接一锅端了。

这些盐商,虽然都不甘不愿的,但也知道现在大元早已不同往日,而改变也势在必行,只要皇上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大部分人也是接受了这一事实,委委屈屈的给换了矿,而且采矿还有诸多的要求法令,这让他们十分不高兴,但是后来发现这矿的利润也惊人的很,尤其是随着煤的使用越来越多,他们这才慢慢的高兴起来,大元对煤的开采十分严格,他们尝到了甜头,自然也不愿放弃到手的甜头,便也会十分的遵守这些开采的规格,不想出事被封井。

这一部分人还是算识相的,结局也是皆大欢喜的。

但是还有一小部分,朝廷只好抄家灭族,他们也太冥顽不灵,抵死顽抗,却怎么也没料到朝廷会下着这样的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