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62章 进步

“她很好。”章立文宠溺一笑,道:“有时候淘起来也像个小孩子,但让我感觉很年轻。和她在一起,我也克服了不少懒病。”

陆诗琦忍俊不禁,笑着道:“怪不得说,最好的灵魂伴侣是伴着我们一起成长的人,和我们一同进步的人。”

章立文笑着道:“是啊。”

他似乎提到步隽秀眼眸都放的极其柔和起来,陆诗琦看的出来他心里是有她的,而且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越来越深。

陆诗琦和步隽尧这样才算是放心了。

正好成婚也不着急,还能慢慢的备嫁妆。

过不久,北州康帝派了使臣送来了两国结亲的国书,送来了嫁妆,倒让陆诗琦有点意外,但步隽秀是极感动的,亲自写了信给康帝。

国书和嫁妆一来,这婚事也就过了明路了。靖元帝亲自迎接了使臣,结缙两国之好。

步隽秀一想起自己的好运气,心中就感激的不行,她对章立文低喃道:“我一直很羡慕哥哥和嫂嫂的神仙眷侣一样的生活,以前看到,梦想着也一生一世一双人没想到我真的遇到了。”

章立文笑着道:“我的观念与诗诗差不多,所以,放心,以后不必为我烦心妾室的事,我只要你一个便够了。”

步隽秀红着脸点了点头。

“娘和爹他们也不会多说,知道我是个有主意的,这一生能娶到妻子,他们都谢天谢地了。”章立文笑着道:“至于外人说什么,你只管别理会,若是说的过份了,尽管还回去,我们家不必受人欺负,谁让咱们有这个资本呢。”

“肯定有人要说我凶悍了。”步隽秀红着脸道:“不过我不怕,哪怕背了这恶名又如何,只要我们过的顺心,其它的,我不在意。”

章立文哼哧一笑,道:“我们俩在外面也是深受同情啊,别人同情我,是妻管严,老婆奴,连妾也不能纳,这帐全算到你头上去了。别人又同情你,我与皇上这名声是坐定了,哈哈,可惜他们也是不知足的,一个个的全算计着我的位置,想从我身边捞些什么呢,坐这个位置,就是麻烦事多。”

“我会挡。”步隽秀道:“只要你不介意,我会挡回去,只要咱们过的好,其它的人和事,又能怎么样呢?”

“有理。”章立文笑着道:“名声这种东西,本来就不重要,只是要辛苦你帮我背负这些名声了。”

步隽秀轻笑道:“这些不要紧,哪个女子不想要与丈夫一心一意呢,我只有感激的,其它这些杂事,受再多非议,我也不在意。”

章立文执着她的手,像疼爱女儿似的对她满是宠溺,笑着道:“好,等到年底忙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再完婚,我怕现在太忙,冷落了你。”

步隽秀臊红了脸,讷讷了半天,还是道:“好。”

章立文轻轻一笑,这下子算是彻底的放松下来。他不愿意亏待了她,所以,能说开才好。正好也有足够的时间,让她和诗诗准备着女儿家出嫁的用品,尤其是一些私人物件。

步隽秀虽不会什么针线活,但天天与章立文见面,要来了他的尺寸和鞋码,便与文晴两个,打算给他做些衬里的红衣,新婚的时候可以穿。

文晴自是帮着她做,步隽秀虽大手大脚不太会,但还是极用心,试着绣了花,虽然歪歪扭扭的,但文晴看了便笑道:“一看就知是公主的手艺,姑爷一定会喜欢的,公主做的,姑爷何时嫌弃过。”

步隽秀臊的不行,道:“太丑了,还是你绣吧。”

文晴却抢了过来,笑着道:“这可是公主自个儿绣的,怎么能糟踏了,姑爷只要不嫌弃,其它人,你管他们说什么,况且这是公主戳破了手才绣的并蒂莲,意义不一样,这个留着,其它的,我帮着公主绣。”

步隽秀无奈,却也舍不得丢弃,还是应下了,只因为她无论是做过的手工,还是做过的其它的什么,章立文从来没有嫌弃过,甚至还会夸奖她,鼓励她,在工科院的时候是这样,在家里也是这样,她与嫂子学做面,做的不太好吃,可他还是会全部吃光,并不嫌弃。

步隽秀知道自己手艺不行,也不勉强了,只是章立文向来的表现,一向都是让她最在意的,也是最感动的。

文晴嘀咕着笑道:“若是穿不出去,尽管在自个儿屋子里穿,有什么打紧,只要姑爷喜欢,不碍,公主以后少绣些这种鞋面,只管绣些拖鞋的鞋面,这样在家里穿,也不怕人笑话了。”

“贫嘴。”步隽秀低声笑了起来,道:“只是你,如何呢,改天我问问大娘,若是你有合心意的人,尽管与我说。”

文晴笑着点头,也不害臊,道:“我自会说。公主放心。”

步隽秀看她真是没办法,但文晴显然是为自己高兴,放心下自己的婚事了,她也不多说她。

“最近立文好忙的。”步隽秀道:“工科院现在大兴土木,他早出晚归的都瘦了。”

“心疼了吧。”文晴听了就取笑起来。步隽秀立即就臊红了脸,道:“不跟你这个丫头多说了,就会打趣我。”

文晴哈哈大笑,看着步隽秀跑到厨房看汤水去了。

女儿外向,还没嫁就已经惦记着左相。记挂着他的身体,日日给他送汤水,真是不容易。

连陆诗琦和步隽尧看了也有些想笑,但是只要两人感情好,他们比什么都要欣慰。

使臣交完国书,送了嫁妆就回了北州,面见康帝时,说了章立文已任左相之事。

康帝听了有片刻沉默。良久后才道:“大元有章立文,何愁不兴盛。”他心中哀叹,此生想要一统大元的愿望怕是要落空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袁磊还在,并且,军校已成立。

听完使臣的所见所闻,加上探子的回禀,康帝也十分心动。

康帝知道不模仿,不进步的话,很快北州就会落后于大元。大元现在滚滚车轮在使劲的向前跑,不仅超过了他们北州,而且,快要将他们北州给甩开一大截,眼看不有所作为,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康帝心中如何不着急?

连上了三天早朝,与朝臣们商议良久,正好有大元的前车之鉴在这里摆着,他们再建军校,改盐制也就不那么难了。

于是,大元与北州之间的交易也越来越多。几乎商路不断,北州甚至也开始修起大路来。

更是从大元弄了不少的水泥过来修路,北州也慢慢的被迫的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