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4章噫我中了

韩英仿佛耳朵眼儿里塞了驴毛,没听见韩培英的呼唤。

依旧趴在书桌前,忙活着手头的工作。

韩培英无奈的看着自己这个儿子。

什么都好,可就是在上完大学之后,变成了个书呆子,再也没有像小时候那么活泼了。

要是换成小时候啊,韩英都不用他叫。

在菜上来后,肯定就直接放下手里的笔杆,来到桌前拿起筷子了。

韩培英叹了口气。

知道韩英的性子,便没有接着叫他过来,而是坐回到了沙发上。

等到菜上齐之后,他再将韩英叫过来吃饭,那样的话,韩英就应该过来了吧。

傍晚六点钟,王建业做好了最后一道,那就是长寿面。

盛出来后,由保姆端着送到了客厅的桌子上。

“先生,菜都已经上齐了。”

“知道了。”

韩培英放下了手中的报纸,他闻着诱人的香味儿,等了好一会儿了。

“韩英,快过来吃饭吧,菜都上齐了,再不吃的话就凉了,还得浪费柴火给你热。”

“爸你先吃吧,我不饿。”

桌上刚做好的饭菜,味道很香,引动了他的食欲。

肚子已经不争气的咕噜噜叫了,但还在嘴硬,说不饿。

因为在他看来,他手中的工作关系到国内五万万人的温饱。

他要舍小家为大家,饿着肚子搞研发。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

发展化肥工业,就能提振每亩地粮食的产量,让一块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现在是建国初期,面对国际上复杂的情况。

想要从国外进口化肥的生产装置和各种所需要的材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秉承着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原则,国内开始了化肥研发生产的艰苦之路。

韩英的老师是侯德宝,国内最为著名的化学工程专家之一。

就是那位在1943年创立侯氏制碱法,打破欧美制碱业垄断的大佬。

目前,侯德宝正在研究的课题是,碳酸氢铵的制取办法。

碳酸氢铵是重要的氮肥来源,适用于各种土壤,可同时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铵态氮和二氧化碳。

侯德宝带领一批人从建国初期开始研究,一直到1958年,才正式研发出来联碱法制取碳酸氢铵。

并在1960年正式用于生产,在保障国内化肥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联碱法制取碳酸氢铵的特点是,把碳酸氢铵的生产,与合成氨原料气脱除二氧化碳,两者的过程结合起来。

称之为联碳法生产碳酸氢铵,这個方法简化了流程,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投资。

从1958年研究出来这一方法开始,众多专家通过对碳酸氢铵物性的改进。

在80年代初,其产量达到了国内氮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这段时间,韩英一直在跟着老师侯德宝,研究碳酸氢铵的制取办法。

现在是1953年春,距离联碱法制取碳酸氢胺,还得要5年的时间才能研发出来。

韩英作为侯德宝比较优秀的学生,知道研究制取碳酸氢铵的课题里,有哪些问题是已经解决了,也清楚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他现在正在忙活的,就是研究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