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有序排队,难民们再三被强调:谁要是敢打乱秩序,就会被拿棍子教训。
盖里斯对待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仁善之心,但他同时也会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摩人性,因为世界、就是这个样子。
自古以来赈济灾民,就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而若是赈济逃荒的灾民,更没哪次是不需要死人的。
当腰间插着剑,手里捏着棍子的士兵,一次又一次警告难民群体不要骚动后,便有专门的士兵,在其他士兵的护送下,抬来了不少散发着食物清香的木桶或铁桶。
这些木桶或铁桶,一部分来自亚嫩供销社的储备,还有相当部分来自附近村庄。
在昨天夜里一夜通宵未眠,光是筹集着一万三千人的一顿早饭,就能将民兵们给累坏了。
若不是有着盖里斯亲自带头,说不准早就有人撂挑子不干了。
与此同时,巴利安还有莫诺他们组织各个营地的难民有序排队,领取自己的食物。
当食物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难民们焦躁不安的心,也渐渐平息下来,至少这顿饭吃的不算差,巴利安应该不至于把他们卖了。
巴利安走在营地里,仅仅是一夜,整个营地便在盖里斯井井有条的安排下,显得生机勃勃。
而更让他无法理解的是,那些施粥的士兵们,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的不情愿,反倒是充满了干劲。
他们在自己军官的带领下,干着种种与军队这个概念本无瓜葛的活,以一种全心全意的姿态,投入进了这次赈济行动。
可以说这八百人不到的军队,与巴利安昔日所见到的任何一支大军都截然不同。
在吃完饭,分流也就开始了。
首先是针对难民中的工匠群体,要将他们优先筛选出来,其中大多数会被送去斯卡尔村,继续扩充手工场的规模。
较少的一部分则留在阿尔哈迪镇。
一万三千人的队伍,要在这里至少分成三队,一队留在亚嫩、一队前往卡拉克城、还有一队要前往蒙特利尔堡。
这些人的农民群体或有过耕种经验,则被集中起来,计划在教团或郡政府的资助下,去开垦荒地,建设大量新农村。
至于其他缺乏技术的人,则暂时先安置到各个庄园,或者法兰克人村庄,待后续稳定后,再进行重新安置。
整个过程中,盖里斯展现出了与他过往风格极为不符的强硬。
因为他心知肚明,现在不是同难民群体讲道理的时候,如果不能在几天内完成分流。
那么这一万三千人,将会吃垮阿尔哈迪镇的粮食储备!
要知道这么多的人口,每天仅仅是食物消耗就能达到七吨起步,也就是一万四千斤起步。
这个规模的每日食物供给,对于一个人口不足一千规模的小镇来说,是噩梦一样的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盖里斯也顾不了太多。
“我们当下必须要效率优先。”
很少,盖里斯会把话说的这么重
……
以当下第二王国这边的能力,其实根本没有多少行政能力。
只能说,依托着接受过训练的民兵,加上帕拉丁群体的以身作则,那一万多人在一周内完成了大体的分流。
而后续的安置,则就更是漫无止境的工作了。
但好在,至少与当下的盖里斯无关了。
盖里斯还替巴利安一家安排了个小院子,就在他的隔壁。
由于巴利安一家到来的时候,除了妻子与孩子,还有位管家和几位仆人。
因而人数较多,一间小院子装不下,那四个小鬼就被迫着住进了盖里斯院子的客房,与伊莎贝拉一起睡。
然后、然后每天七点不到,那群小鬼就能在院子里叽叽喳喳的将盖里斯吵醒。
对此,盖里斯找到伊莎贝拉谈判:“要不把他们安排去上学,然后叫他们住校”
由于亚嫩郡的面积还挺大,各个村庄来学校都有些距离,因此阿尔哈迪学校,其实是有住校设置的。
然后盖里斯,就听见伊莎贝拉果断拒绝了他的提议。
“不能。”
面对着护犊子的少女,盖里斯也颇为无奈,但至多摸摸对方头,心知肚明对方这是想要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们多相处一段时间。
因为,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些日子伊莎贝拉就又要同这些小鬼们分离了。
就在这个时候,盖里斯的肚子发出一阵叫唤。
小鬼里最大的那个男孩,便将自己手里啃了一半的大麦饼,在盖里斯面前摇了摇。
“盖里斯,你要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