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着心里高兴,这不就跟地里长玉石一样嘛。
以前河床没承包之前,他们在河床上采玉,一个月平均下来也是五六百块钱。
现如今棉花从九月到十一月,三个月时间就能收一千七百块,这不等于地上长料子了嘛。
棉花的推广刚好让大家解决了温度问题,并慢慢富裕起来,这也是南疆农民生活转型的重要节点。
这会大家手里多多少少都有几十亩地,就算是地里不肥,空闲了也有不少,倒是可以尝试一下。
村里有人相信,也有人半信半疑,大家将目光投向了苏阳。
不知何时,大家已经把苏阳当成村里的主心骨了,碰到一些难以抉择的事,都想听听他的意见。
谁让他这大半年的时间,一路开挂,时刻伴随着人生高光呢。
张军来到苏阳跟前,悄默声的问道:“阳子,这事你咋看?听起来倒是不错,但是大家都种棉花,我咋感觉那么不靠谱呢,万一产量上去了,价格低了怎么办?”
张军的担心也是大家所担心的问题。
但这事完全不同。
王桂芹朝苏阳投来求助的眼神。
苏阳便走到王桂芹身旁,跟大家说道:“大家放心吧,推广棉花是国策,有公家给咱们兜底,只要大家种出来,肯定不会降价的,我们应该相信王桂芹同志。”
大家见苏阳都这么说了,也没什么好忧虑的了。
苏阳看向王桂芹问道:“我家只有三亩闲地,你看能种多少?”
这种专业的问题,一旁的农业局同志就比较熟悉了,随后便给大家介绍了一遍种植方法和打理方式。
大家囫囵吞枣的听了一遍,似懂非懂。
但是不重要了,大家此时心里想的都是亩产一千七的事情,至于种出来怎么打理,那是以后的事,先种出来再说。
按照每亩八斤籽的算法,为了保证戈壁滩上的出苗率,都是按照每亩十斤的给。
不过种植户需要登记入册,国家培育种籽不容易,不种可以,但不能浪费。
乔木村作为第一个试点村,等尝到了甜头,周围的村子肯定会纷纷效仿,第二年就不需要再推广了,农民口袋里的钞票,就是最好的宣传单。
大家伙开始围着几张桌子纷纷领取棉花籽,农业局的两个同志开始登记,等过两天就有专门运送种子的人过来,到时候在田间地头,亲自再教大学一遍播种的注意事项。
而王桂芹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就是文化局宣传的作用了。
随后苏阳带着王桂芹在村里转悠,从南走到北,看了看地里的庄稼,又来到了河筒子看芦苇子。
王桂芹虽然是城里娃,但是经常电影下乡,整个和田地区都快跑遍了,也是见多识广。
但是乔木村给她的感觉不一样,这里街道格外干净,杂物摆放也井井有条,大家碰面也是有说有笑,最主要的是大家的精神面貌很高涨。
随后他们来到了北大窑,如今的北大窑俨然成为洛甫乡的地标建筑,偌大的砖窑造型犹如古时的城墙一般,加上粉刷过的白色外立面,有种巍峨耸立的感觉。
用苏阳的话说,这是乔木村的“白宫”。
“苏阳同志,这里就是鉴定所吗,真是太好看了,我想起了一首诗!”
“什么诗?”
“我不想离开樱花树、风和美丽的梦,储存着我树枝一样清新的灵魂。歌声在天空回响,情人在草地数星星.....”
苏阳尴尬的笑了笑,不太理解这个时代的文艺青年,这种思想不知荼毒了多少年轻女性,自己当初就是受害者之一。
就在这时,哈孜克得意的走了过来。
“阳哥,今天咱们要来两批料子,我去临时找几个人搬货,中午咱们管饭不?”
苏阳看到哈孜克过来,正好介绍了一下:“桂芹同志,这位叫哈孜克,你别看他大大咧咧的,但是心眼实在,干活认真。”
王桂芹打量了两眼哈孜克,主动伸手:“你好,我叫我王桂芹,是文化局放映科的,现在改成宣传科了。”
哈孜克看见女同志伸手,有些不好意思,把手在裤子上擦了擦,小心的伸手握了一下,耳根子都红了。
王桂芹看到那副憨厚的模样,“噗”一声笑了。
苏阳本来有意撮合他们的,但是细想,他们两个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也不好说什么,先介绍认识一下再说吧。
“哈孜,以后这些运货搬运的事你自己做主吧,要是不懂的就问小成哥。”苏阳拍了拍哈孜克的肩膀,说道。
“行嘞阳哥,那我这就去村里叫人了。”
哈孜克憨憨一笑,偷偷瞄了一眼王桂芹,立马大跑了。
“对了,林晓倩下个月结婚,这事你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