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0章归途三

整座山居客栈都被公主的萌妹军团包下了。

沐浴一番,一众大眼萌妹子心情愉悦,喜上眉梢。因为公主说今天是女儿节,是她们的节日。公主要为她们过一个节日。

刚刚吃了晚饭,她们便在月光下摆了一桌子的瓜果、酒水、糕点等祭品;

又有鲜花无数,下束红纸,插在几个瓷罐里,花的前面还特意放置了一个小香炉。

不是公主要搞什么封建迷信,是她知道小丫头们喜欢这一套。前世看的那些电视剧里都是这么说的。

夜幕早已降临,山风吹拂,带来一阵凉爽。

七夕天河白露明,这是南朝陈后主佞臣江总的诗句。

今天正好是七月初七。

七夕之夜。

农历七月,又称“兰月”,故七夕又称为“兰夜”。

大眼萌妹子们开始了祈福仪式,包括上贡品、净手、上香、拜祭等环节。

围坐在桌前祈祷,默念自己的心事,向天上的织女星许愿。

杨梓看了一下,诗是其中最虔诚的那一个。

“从前有一个牛郎……”

“那老牛给牛郎出了个主意,偷走仙子的衣服……”

“在一些农村,七夕夜里会有许多女子,悄悄站在瓜棚李下,夜深人静之时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躲在葡萄架下,也能听到他们说悄悄话?”杨玉儿一双大眼睛里闪烁着怀疑的光芒。

姐姐!这只是个故事,杨梓深深地看了杨玉儿一眼。

高梁地里也行啊!!!

公主讲了一个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这时代已有牛郎织女的故事了,但流传并不广泛,也没有后世那么多精彩的细节。

《月令广义.七月令》引用南朝梁殷芸小说: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关于七夕的来源有多个说法,最广为人知的是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实际上七夕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最早记载是东晋葛洪所着的《西京杂记》。

汉朝时,宫女们在七月初七这一天进行缝衣大赛,看谁的针线缝得又快又好,谁就是冠军。

这种风俗也叫做“乞巧”,乞求自己能心灵手巧、蕙质兰心。这种风俗在宫中风靡之后,民间纷纷仿效,形成一种时代风潮。

所以最初的七夕,跟男女情爱并没有什么关联,仅仅是女红的技能大比拼。

而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下来,是因为织女最初就是织布的,而且姿色出众、心灵手巧。

牛郎和织女又是七月七日这一天,在鹊桥相会,所以人们就将七夕与美丽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了一起。

……

“这个王母娘娘,真是可恶!”女中豪杰杨玉儿义愤填膺。

故事里的美好,让萌妹子们亮晶晶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向往。

青儿也不例外。

这丫头,是情窦初开了吗?!

“是那两颗最亮的星星吗?”草原上萌妹子诗指着银河两侧的星星问公主。

这两个月跟着萌妹军团,虽然仍旧是风餐露宿,但这个草原上的姑娘还是被养得白嫩了许多。

“上面那是织女?”

“嗯!”

“没有动啊!”

“废话!你见过星星自己会动吗?”会动的,那是坠落的流星!杨梓白了眼前这个小丫头一眼。

“可是织女自己会动啊!不动,怎么到鹊桥上与牛郎相会?!”

公主连忙伸手按在自己眉间来回挤压。

不过她可以肯定,青儿的心思,绝对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复杂。

……

“七七”也是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