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57章崇祯的谋划

崇祯为什麽不允许朝鲜归顺大明?

又为什麽不立刻出兵朝鲜,两面夹击建奴?

因为他要给建奴留一条後路。

为什麽留後路?

因为他要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无论从军事实力还是从国力角度分析,建奴失败是早晚的事。

当平辽大军攻#x38c9;赫图阿拉之时,有人会选择以死殉国。

有人会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还有很多人会放弃城池,转身逃跑。

至於往哪里逃,建奴有两个选择。

一是逃#x38c9;深山老林,躲避平辽大军的追捕。

二是投奔盟友。

若是逃#x38c9;深山,问题便会接踵而来。

深山老林里的物资十分有限,尤其是粮食这种能物资。

如果逃#x38c9;山中的人数少,建奴还可以在山中寻找一些合适的地方开荒种地。

种地收获的粮食加上打猎获得的猎物,可以勉强让少量人活下来。

吃饱是不可能的,最多是不挨饿。

不过...

人员密度一高,粮食和猎物就不够吃了。

因为山中能成为耕地的地方有限,同时山中猎物也有限。

所以。

建奴逃#x38c9;深山时为了让更多人活下来,会跑的很分散。

明军无法集中剿灭。

另外,由俭#x38c9;奢易,由奢#x38c9;俭难。

很多建奴无法忍受山里的苦日子,於是只能选择第二个选项:投奔盟友。

建奴的盟友有两个。

分别是蒙古人和朝鲜人。

建奴以渔猎为生,蒙古人则是游牧民族。

建奴很难适应蒙古人的生活方式。

再者。

小冰河气候带来的土地乾旱,粮食减产等影响还在持续。

蒙古人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又有多少馀粮分给建奴?

也就是说。

就算建奴能接受蒙古人的生活方式,蒙古人也不一定能接受建奴。

盟友关系存续的前提是能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