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6章 准备

怎么可能没有他们二人?如果打南越的时候没有闻棠和霍去病,那自己也太……惨了吧?

想了半天,刘彻想出一个和自己丝毫没有关联的“惨”字来形容朝中没有霍闻的日子。

咦,这种可能,朕即使是做噩梦也不要梦到。

……

商定好最后的南伐计划后,各位官员开始各就各位,做自己岗位上应该做的事情,并为即将到来的南伐做好准备。

随后几个月,霍去病一直忙着在昆明池中练兵,从前打仗都是骑马,现在变成乘船,需要给军队中这些人一段时间好好适应。

终军在番禺城中开启了紧张而又刺激的间谍生活。

虽然大汉惯例之一是骂匈奴骂秦朝,但他当间谍的参考文献却是秦灭六国时的做法。

许之以高官厚禄,赠之以金玉财帛,游说他们给西南夷和闽越写信组团造反。

闻棠工作之余也没闲着,一直在和宫中太医商讨预防瘴气、酷暑、和瘟疫的方子。

这并不是大汉第一次讨伐南越,数十年前,因为赵佗擅加尊号,吕后曾经派兵去打过一次南越,也是赶得不巧,正好遇上了酷暑湿热的天气,士卒中很多人都得了重病,导致大军无法前行,最后只能无功而返,甚至连南越国境内都没进去。

南越酷暑的杀伤力可不比长枪利剑弱啊。

闻棠将硝石制冰的法子公开了,在西域很少用这种方法是因为硝石制冰需要大量的水,西域缺水,可南越水资源却十分充足,江河湖泊随处可见,再加上硝石可以重复利用,这个方法能大幅度降低士兵中暑的概率。

至于瘴气这方面,无非就是痢疾、血吸虫病等常见的热带传染病。

“可以让士兵们在军营中焚烧艾叶和菖蒲来避免瘟气。”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预防瘴气的药方不少,但药方中需要的许多药材这个时代都没有,闻棠只能尽量挑有的药方告知这些医者。

例如用藿香、紫苏、大枣等药材调和而成的藿香正气散,这原本是汤药,不过军队在外煎药不便,再加上汉朝中药主要以“治末吞服”为主,所以军医干脆研发出了藿香正气“丸”。

以及薏米,质量最好的薏米在交趾,那里的薏米又大又圆,有解除瘴气的功效,久服可令人神清气爽,东汉时期著名的伏波将军马援在交趾为官时就经常煮食薏米养生,退休后还特地带了一大车薏米回中原,许多权贵都以为他带的是东南特产的奇珍异宝,等他死后立刻t有人上书朝廷,诬告马援带回来一车明珠,他的家人前后六次上书陈情,言辞哀切,这才成功为这位老当益壮的将军平反。

不过现在,对于汉军来讲,交趾的薏米成本太高,用巨鹿郡的就行。

还有最重要的黄花蒿,古人虽然不会提取青蒿素,但已经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用来治疗寒热疟疾的例子了。

这些方子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汉军的生命安全。

桑弘羊:闻棠,你尽情地开药方吧,不需要管我的死活。

军费又要爆炸了!

他本以为打南越不像打匈奴那样运粮困难,更不需要征集马匹,可以比打匈奴的时候省下许多钱,结果呢……

结果一样烧钱。

国库里的钱就像后世中学卷子上的水库数学题,一边有人往里注水,一边有人拼命地往外倒水。

而刘彻,他那敬爱的陛下还嫌往外倒得水不够多,刚到夏末,便开启东巡生涯,游览自己的大好山河。

东巡也就罢了,关键东巡时还没把桑弘羊带上。

人家长平侯夫妇刚成昏没几年,正是新婚燕尔,浓情蜜意的时候,结果刘彻把卫青给带去东巡了。

霍去病带着挑选的三千精兵去了蜀郡,闻棠要从湘江顺流而下去南越,卫青跟着刘彻去东巡,桑弘羊留在长安给刘彻搞钱,苏武带兵去了西域开都护府。

张骞……张骞在大行官署中养老呢,一卷书,一只烛,一杯茶品到下班。历史上他是今年去世的,不过可能因为养老氛围太好,也可能是立大功了他太高兴,看这精气神,他再活个五六年不在话下。

这怎么不算是一种文臣武将各有所依呢?

也不只有桑弘羊留在长安,太子刘据也留了下来,还有皇后卫子夫。

时光荏苒,人到中年,卫子夫恩宠渐衰,但她的皇后之位依旧很稳,自己儿子是太子,弟弟和外甥都是万户侯,卫子夫明白自己只要细心谨慎,秉公持正地干好皇后这份工作,自然可保后半生无虞。

闻棠只跟着刘彻巡游到弘农,便南下了。

她感觉刘彻好像在朝堂上养了一群旅行青蛙,要时不时出去打支线任务再回长安,不同的是,旅行青蛙带回明信片,而她……得给刘彻带过去吕嘉的头。

刘彻让闻棠带过去了许多印绶,虽然大概率用不到,但万一吕嘉想通了愿意主动佩戴大汉发过去的官印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小的火力和六名精挑细选的护卫。

“额……”闻棠看到刘彻身后跃跃欲试,满眼期待的司马迁,于是主动了一次,“陛下,能否让司马郎中也跟臣同去南越?”

“可。”

刘彻答应地倒是挺快,主要他有司马谈这个老史官,所以暂时对司马迁兴趣不大。

“臣蒙受陛下天恩,委以重任,此行必当朝夕惕厉,不负陛下圣望。”

拜别之后,闻棠转身离开,策马一路南行,众人跟在她身后,有风吹在她的身上,猎猎作响,将赤色衣袍吹得宛如一道明艳的火焰,肆意张扬,眼中明光灼灼。

她要去收回一片离家许久的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