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章 外藩态度

在他们看来,几个国家一起朝贡,哪怕是为了天朝上国的名头,大梁也不会为难使臣,毕竟中原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做的。

至于未来的弘德帝,谁让他还不是皇帝呢,这差别可大了。

看完这些认罪状纸,姜衡觉得自己血压隐隐有些往上升了,“该对外杀鸡儆猴了。”

外泄的消息,绝对不止倭岛一个藩国知晓。

所以,既然倭岛撞了上来,那就当这一只鸡吧。

姜衡回到东宫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第二天一次接见了其余四国的使臣。

安南看起来似乎不清楚内情,李庭荷这个王子还试图贿赂他这个太子,想要留在大梁学习中原文化。

姜衡:……

这家伙,不会就是天幕中的那个,他和老爹吵架的导火索李家人吧?

别人巴不得早点回去,你这……

“你真想留在京城?”

李庭荷眼巴巴点头,他回去虽然是个王子,继承权跟他没太大关系,但还是要被牵扯进王位旋涡,他在京城就不一样了,皇妃的侄儿,藩国的吉祥物,在哪儿能作威作福,他还不清楚吗?

姜衡对付这种实心眼的,有点没法子,“长福,让人带他见父皇。”

“这事儿孤不能做主,看父皇和你姑姑的态度。”

在李庭荷看来,这不就是成了吗?她姑姑膝下无子,有他在京中,也有个亲人了不是?

“诶!多谢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头疼。

琉球的使臣无缝衔接,容不得太子头疼,因为使臣开口就是:“因机缘巧合,救下海中漂泊之人,鄙国得闻天幕……”

得,琉球也是个知道了天幕的。

不过琉球不像倭岛一样被屠国了,人家就看得开,既然硬抗不过,那就选择大腿再抱稳一点。

并表示倭岛不服管教,犯上作乱,若大梁要教训子国,琉球愿出兵相助,也算为上国尽一份心意。

屠国的锅,我们琉球不介意可以背一背,只要大梁带他们玩儿。

毕竟,天下的局势,要彻底变了。

而大梁,是最大的国体。

相较于琉球的“预言家”,高丽就一无所知了,毕竟,千辛万苦偷渡出去,往高丽跑,图什么?

高丽的想法就很简单,上国不要误会了他们就行。

至于最后见的南吴使臣,竟直接献上了一张战船的图纸。

姜衡拿着图纸,挑眉看着使臣,使臣道:“吴地虽有不少汉人,却也还有不少原住居民,南部也还有相邻的小岛,等待这中原文化的引导。”

老吴王当初逃到一座岛屿上,虽仗着残兵收复了一些势力,可政权一直没有稳固,老吴王当初又受了伤,加之水土不服,不到一年就没了。

新吴王一上台,就面临旧部老臣的压力,底下弟弟们的虎视眈眈,原著居民的不通教化,除了一个自封的吴王,还真没怎么过上好日子。

两年前倭人找到他们,要与他们合作,他们也顺势借助了不少倭人的助力,但至于信了倭人的话?

他们还不至于糊涂到分不清内外之别。

而现在,他们也借此,顺势低头,献上图纸,以求庇护。

倭人,倭岛,就是他们的投名状。

老吴王都已经死了,现在的吴王是新吴王不是吗?

姜衡的确想灭倭,但时间上,现在却不是最妙的时间。

若要出兵攻打倭岛,以五六月借助风向驶向倭岛是最佳的,其他时间,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还能借高丽的位置做踏板。

只是,倭寇既然有所准备,那他们海上行军的动作,也必然被发觉。

所以,既然如此,那与其临时决定出兵,不如好生备军,堂堂正正展示大梁王朝的实力。

“出兵是要出的。”

太子给了南吴一个准确的信号,“却不是现在,你们也时刻准备着吧,倭寇无人性,指不定就乱来。”

这就是说,要出兵会通知他们一起了。

这还没完,太子又将其他几个使臣给叫了回来,还召了右相,户部尚书,邓国公主,鸿胪寺卿。

“之前,宋卿希望我朝派遣人力,教化吴地夷人,孤觉得,这确实是我们这个宗主国应尽之责。所以孤想着,是否在吴地,增设一驻使馆,不干涉各国的内政,只是让派遣过去的官员,有个官方办公场所,也让其他国家,知道吴地受我们庇护,就近处理一些疑难杂症,让在外地的汉人有个安心之地,同时辅助两国与各国之间的航海贸易,不知各位觉得,如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