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凤淑先出声问道:“广军,你吃饭了吗?”见他来了,所有人都停下筷子看着,小菊小玲还甜甜地叫着二叔。
于红霞起身,要去给他拿碗筷。
姜广军连忙摆手,“不用了媳妇儿,我吃过了。”他把孩子们接回去就开始做饭,吃完送到乔家,然后到卤肉店把账拢好后就立马骑过来了。
李广成侧着身,朝他笑道:“吃完了也可以再吃点,咱爸刚才开了瓶好酒。”
“不了哥,你跟爸喝吧。”姜广军对酒没兴趣,“大晚上的,少喝点儿。”
李昌顺笑着应了一声,这酒还是广军拿来的,有好几瓶,他平时舍不得,只偶尔累的时候喝上一点解解乏,但从来不贪杯,姜凤淑便不管他。
家里客厅小,人一多就显得特别拥挤,姜广军在门口站着,说了几句话,就转身到院子里去了。
于红霞坐下吃饭,不禁加快了速度,她猜到姜广军会过来,没想到他会来这么早,自己饭还没吃完晚呢。
“你别急,慢慢吃。”程云往她碗里夹着菜,“时间还早呢。”
这是她嫁给李广成后,于红霞第一次来家里吃饭,两人关系好,成了妯娌更加亲密,可惜平时都太忙,没时间多聚。
于红霞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刚六点多,的确不算晚,“你也吃,都忙一天了。”
桌子上的菜很丰盛,味道也不错,都是程云做的,于红霞只帮着打打下手。
给程云夹完菜,她看向对面的小叔子,“广平,你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怎么样?”
李广平抬起头,脸上有些不好意思,“考的不是太好,班级排第十六。”
他这个成绩在整个年级是中游水平,以后想考大学希望不大。
“你基础薄,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再说现在高一,离高考还有两年半呢,你好好学,成绩肯定能提上来。”
于红霞鼓励了几句,小叔子脑子不笨,就是以前不爱不学习,加上环境影响,整天瞎混日子,要不是后来大家看的紧,他连高中都考不上。
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缺什么跟二嫂说,不行寒假再找老师补补课。”
“嗯,我知道了,二嫂。”
李广平嘿嘿的笑了笑,他不像从前那么跳脱,整天嚷着要吃肉。
现在条件好,有二哥二嫂供着,他吃穿都是班里拔尖的,早不馋肉了。
营养好,上高中后他又长高许多,快有一米八了,目前是家里除了姜广军以外最高的。
姜凤淑看了看,小儿子变懂事了,是老二两口子的功劳,“广军,你进来,外头多冷。”
门外的姜广军回道:“妈,我穿着大衣呢,不冷。”他拿过马扎,弯身坐下。
好长时间没在这院子里坐坐了。
此时正是晚饭时间,各种饭菜的香气到处飘散着,每家都亮着灯,昏黄的灯光照得院子里影影绰绰的。
“咳咳咳…”
听到这熟悉的咳嗽声,姜广军下意识的朝对面望去。
冯大爷推开门,从屋里出来了。
看见他在屋檐下坐着,立马走过来,笑呵呵的道:“你小子今天咋这么闲着?”
自从搬走后,姜广军一直很忙,不是上班就是做买卖,来大杂院的次数越来越少,能见到他可不容易。
当然也出息了,这铜钱胡同谁不知道他和他媳妇都在开店当老板,兜里鼓鼓的,多少人羡慕嫉妒。
“我也是刚忙完,过来接媳妇,冯大爷,你快退休了吧?”
姜广军摸过一个马扎,让他坐。
老头摆摆手,“快了,明年五月份退。”
冯保拴已经在印刷厂干了三十年,只是气管不好,打算明年办退休,正好他家大孙子十六了,能接班了。
姜广军笑着说道:“早退休早享清福,您干了一辈子也该歇歇了。”
他说着,借着昏黄的灯光,细细的打量着“咳咳”咳嗽的冯大爷。
这老头只比他爸大一岁,但面相要老很多,脸上布满褶皱,一道道跟核桃皮似的,腰背也弯了,一身补丁衣裳,明明五十几岁看着却像七十。
“享啥清福。”退休他也想不呆着,打算找点活干。
他虽然只有一个儿子,可有好几个孙子孙女,趁着还能动弹,得给孩子们多攒点钱,留着以后上学娶媳妇。
不然光指望儿子哪行。
以前他一个人上班,老伴没有工作,勉强养家糊口。
还是托小于的福,从去年开始,让他老伴当加工坊组长,工资比他一个正经上班的都多,家里日子慢慢好过起来。
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冯保拴弯着腰往外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