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子挽得高高的,露出结实的手臂,脸上带着专注而认真的神情。
他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听着大家的意见,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时不时地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另外一边,榆中县扶贫办里,扶贫办主任张海潮正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一脸愁容。
他身材微微发福,头发有些稀疏,脸上带着长期工作带来的疲惫。
他的面前堆满了文件和报表,这些都是关于全县扶贫工作的资料。
他看着这些资料,心中喜忧掺半。
喜的是过去一年的2001年,整个榆中县的扶贫工作有了进展性的突破;
忧的是这进展性的突破是下坪新村一个村子创造的,其余的村子还在原地踏步。
这事儿就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唉,这可怎么办才好。”
张海潮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
“今年的全县代表大会上,我都不敢抬头,害怕县长看到我上台讲话。
这工作进度不如不说,真让人头疼。”
他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思考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突然,他想到了下坪新村的李冰。
他从文件堆里翻出了关于下坪新村的发展历史资料,仔细地研究起来。
从1988年开始,这个叫李冰的学生一路上创造的历史成为了下坪新村发展的关键。
张海潮越看越兴奋,他觉得这个李冰就是个传奇人物,或许能从他那里找到解决全县扶贫工作难题的办法。
“不行,我得和这个叫李冰的传奇人物碰面一下,或许能有不错的收获。”
张海潮一拍桌子,果断地说道。
他立刻拿起电话,拨通了司机的号码:
“小李,马上备车,咱们直奔下坪新村而去。”
不一会儿,司机小李就开着那辆有些老旧但干净整洁的轿车来到了扶贫办门口。
张海潮匆匆忙忙地走出办公室,手里还拿着那份关于下坪新村的资料。
他上了车,对司机说:
“小李,开快点,咱们争取早点见到李冰。”
下坪新村的村口,阳光炽热地洒在宽阔的道路上,路旁的杨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吴二赖子歪歪斜斜地靠在村口那棵歪脖子树上,嘴里叼着个已经快见底的酒瓶子,酒液顺着他的嘴角不时地流下来,浸湿了他那破旧不堪的衣领。
他身材瘦小,却透着一股让人厌恶的痞气,脸上满是横肉,一双小眼睛里闪烁着凶狠又愚蠢的光芒。
跟他一起的几个红湾新村的小混混,也都东倒西歪地或坐或靠在旁边。
他们一个个穿着花里胡哨的破衣服,头发乱得像鸡窝,嘴里同样叼着酒瓶子,时不时地发出一阵放肆又难听的笑声。
吴二赖子想到李建龙那个老东西非要搞什么改革,心里就恨得牙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