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昊当然不是在浪费材料,他所做的事情或许在正常的研究者眼里确实颇为不智,但是一直以来林昊都有着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体系,做实验方面林昊虽然还是一个萌新级别的任务,但是独属于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也在慢慢成型。
因此林昊对于董之的刻意嘲讽并没有开口辩驳,只是安稳的接着自己的实验步骤。
反正在董之实验室呆了这么一段时间,林昊对于董之的风格算是有了相当的了解,毒舌,暴脾气,但实际却是一个相当好的教授。
在董之毒舌的时候,完全不用理会,只用安静做实验,等到实验到一定步骤,这位毒舌教授自然会在一旁默默的关注,甚至你遇到了难题他还会给你指点,当然了,语气是不会太好听的。
看着林昊吸附原子的进程完成之后,又开始尝试引入周期性缺陷,用另外一个烂熟的方法进行操作,不由又是冷笑。
“你接下来不是要掺杂也得做一遍?”董之发现这林昊是说到做到,真的想讲所有的方法重复一边。
“嗯。”林昊点头。他从来不说空话的,尤其是在学术和研究方面。
董之再度冷笑,却是没有开口。
说来林昊如此操作其实真的非常浪费材料。因为在目前已知的公认的打开带隙的方法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直接破坏本征石墨烯的晶格或化学结构也就是董之之前说的直接破坏晶格。这种方法主要是作用于电子,通过破坏结构去影响其电子性质然后达到打开带隙目的。
在这类方法里面,就包括了林昊做过的吸附原子、引入周期性缺陷还有董之说的掺杂、以及引入限制等等。
第二类方法则是不直接破坏六边形晶格结构而是通过引入外场、材料衬底等影响,去破坏石墨烯的对称性从而达到打开带隙的目的。这属于外力作用,直接目的不是电子性质,对于林昊这样的萌新来说,是比较难一点的,因此林昊选择了循序渐进,并没有一开始就采用这些方法,当然了,这些方法到后面林昊必定是会做一遍的。
而除此之外还有更具有操作性和难度系数的方法,比如利用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外加应力、以及石墨烯本征的电子多体效应等等,这些虽然麻烦,但是也有机会打开带隙,而且在林昊看来,这些方法打开带隙的完美度或许比之前几个要高。
这些也都被归入第二类方法里面,属于比较高端的方式了,说实话,就这些实验很多都是导师带着学生去做的,就比如自旋轨道耦合效应这东西,不少导师将他布置为课题作业,甚至都有研究生做不出来。
这也是林昊选择循序渐进的原因之一。天才归天才,林昊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很清晰的额,他是一个实验萌新,尽管有着名师指点,但是若能自己完整的吃透这个实验,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这么多年来,这些方法其实都被无数人尝试,石墨烯的带隙进展也并不小,但是一个完美带隙却依然没有打开,是以石墨烯滞至今还未能彻底替代硅材料。林昊需要切实的了解整个研究实验,每一处细节和变化都要掌控于心,唯有如此,才能有机会做到打开带隙。
林昊的实验进度很快,毕竟这些都是有前人的经验在,阅读文献和论文对于林昊是一个相当基本的操作,也因此实验手法行云流水。其实林昊在记录实验感悟和微末观察的时候,反而花费了更多的时间。
他可不是简单的抄写流程,而是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些大胆的设想个写了上去,并且时不时还会重新做一套实验进行验证。
当看到林昊如此认真严肃的对待打开带隙实验的时候,董之果然安静了下来,他其实并不担心林昊浪费实验材料,他担心的是林昊心态轻浮,会因为简单的实验流程而态度不好,更担心他因此,开始敷衍。
结果很好,林昊一如既往的认真严谨。
“果然是个好苗子。”董之在心中暗自点头。
“导师,能不能帮忙做一个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实验?”林昊忽然问道。
林昊的称呼其实是很讲究的,一般的时候,林昊都会直接叫董之教授,而当林昊不要脸的叫董之导师的时候,那就是有事相求了。
董之愣了一下,怎么回事?这赌约还没结束呢,你就打算让我提前履行失败的责任?
“导师,履行传道授业责任的时候到了。”林昊神色正经道。
董之:“……”
董之是懒得和林昊掰扯,说起来指导林昊也确实是自己的义务,确认过林昊认真态度的董之也没什么芥蒂,不屑的看了一眼林昊,便开始了自旋轨道耦合效应打开石墨烯带隙的实验。
精准优雅,行云流水。
不愧是一级教授,对于实验的把控确实极其优秀,可以说是一点儿误差都没有,四平八稳,有条不紊的完成了打开带隙的实验。
“好好看,好好学。”董之看了一眼林昊道。
结果林昊看的无比认真,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而且手指还在微微动着,显然是在认真思考,下意识的想要记录什么。
“还不过来学?!”董之忽然横眉倒竖,冷喝一声。
“一点钻研精神和学习精神都没有!”董之生气了。
没一会儿,原本刚刚结束进度,正在正常休息的李耀三人头皮发麻,忙不迭的就跑了进来,围在了实验设备周围。
董之瞥过面色慌慌的三人,有扫了一眼依然在认真观察实验的林昊,不由冷哼一声。
董之手下不停,调整着实验设备的各项参数,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实验,说实话,如果不是那两嗓子吓到了李耀三人,他们估计也能看得如痴如醉。
“果然!”
当实验进行到尾声,打开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带隙的时候,林昊眼睛一亮,忽然喊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