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羽晗,秦中胜。”
赫连昊玩味一番,没有做出决定。
当初西北月胡破关,暴民作乱,这两人也是平叛大军中的主力。
当时赫连昊任命崔宣化为主将,唐州镇守使,岳山;柴州镇守使,秦中胜;聚州镇守使,莫羽晗;三人为左右将,先锋官。
除了唐州镇守使岳山命不好,第一战就被暴民俘虏斩杀,莫羽晗和秦中胜两人在对抗暴民的战争中表现都很出色。
虽然在呜咽河一战被百里连山和明海联手打残,可是根本未伤。
在对隋州的平叛战斗中,两人更是起到了连克数阵的关键作用。
现在崔宣化生死为明,大夜真正经历过战事的将军能拿出来的还真没几个。
想到这里,赫连昊拍案说道:“准!就由莫羽晗为主将,秦中胜为……”
“陛下,不可如此!臣反对!”
“曹爱卿,你莫非还有什么更好的人选不成?”
赫连昊一看吏部尚书站出来,面露不悦。
吏部尚书曹秉,手握天下官员的名录,考绩。
他对莫羽晗和秦中胜可是深有了解。
曹秉走出队列,和姜晨并肩而站。
“陛下,莫羽晗和秦中胜两位镇守使的军事能力臣不敢妄加评论,可有一点,臣必须要说。”
“说!”赫连昊的脸色更是不喜。
“回陛下,此次南蛮来势汹涌,不同往日。崔将军带兵五十万,麾下更有好手保护,尚且在蛮族的刺杀中生死不明。而莫,秦两位镇守使武功一般,就算是再派高手保护,防卫刺杀,谁能保证不会成为下一个崔宣化!”
“这……”
曹秉话一出口,就连姜晨都无言反对。
历代以来,但凡大将出征,皇室都会派出高手保护。
一是为了防止敌人刺杀大将,二来也是为了预防主将蛊惑军心,带兵作乱。
那些高手可以保护他们,也可以在他们不听话的时候,取走他们的人头。
崔宣化在出征的时候,赫连昊一共派出一百名半步先天高手,两个先天陪同。
当然了,这些人不光是保护崔宣化一人。
军队可不光是一个主将就能决定胜负的。
那些副将,先锋,左右军,后军,幕僚军师,等等……
这都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
可作为主将的崔宣化,两个先天高手必定是保护在侧。
如此强大的防护力量都被蛮族刺杀,难道还能给莫羽晗和秦中胜派出十名先天吗?
答案的否定的。
赫连昊不可能给他们那么多先天高手作为侍卫。
曹秉见赫连昊没有说话,接着说道:“陛下,臣以为莫羽晗和秦中胜将军可以作为左右将军随军出战,而主将人选必须要有能够保护自己的力量,还要有过人的谋虑。”
保护自己的力量,果然的谋虑。
曹秉没有说出那个人是谁,可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大夜,不,应该说夜月两国,能做到这一点的,唯有一人尔。
那就是——百里连山!
论武功,百里连山号称大夜第一高手,所谓的自保,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论谋虑,百里连山十六岁带兵出征,南征北战,转战天下,历经大小阵仗过百,从未一败。
谋虑这一点,除了月国那个已经死了的兵马大元帅宗政坞,还有谁能和他抗衡?
百里连山担任平蛮主将,这还真是最好的人选。
毕竟百里连山当前趁带兵深入南蛮上千里,灭蛮人家族过万,杀的蛮人闻风丧胆。
如此凶人,想必只要旗号一亮,就赢了一半。
可是,让百里连山做主将,真的好嘛?
百里连山,他可是赫连昊最大的心病啊。
就在赫连昊犹豫不决的时候,户部尚书汤呈平,工部尚书卢湛艺,刑部尚书余元,三人齐齐走出队列。
“陛下,国事为重,臣等也赞同由镇国亲王担任南征主帅!”
大夜六部,四部的尚书都支持百里连山担任主帅了。
那些吏,户,工,刑四部下的官员一看自己的顶头上司都出去了,谁还敢不迎合。
当下,户,工,吏,刑四部的官员齐齐跪倒一片。
“陛下,国事为重,臣等也赞同由镇国亲王担任南征主帅!”
“陛下,国事为重!”
百官叩拜,那是帝王威严。
可若是这百官叩拜,所求的是和帝王心思驳逆的事情呢?
那就是对帝王施压,那就是胁迫帝王答应。
赫连昊脸色铁青,一旁的陈公公见主子愤怒,连忙快步走了过去,附耳低语。
“陛下,蛮族来的太过诡异,若不能有名将出阵,只怕与国运不妙。想来南方之事,百里连山多半知道。可他未必肯带兵出征。现在百官叩求,不妨借百官之口请出百里连山。一来可以击溃南蛮,二来也好消耗他西北军的实力。”
陈公公这话一出,赫连昊的心情霎时不一样了。
他怎么没想到呢?
要是派去的将领再吃败仗,消耗的是大夜的兵力。只怕百里连山这会正躲在什么地方看笑话,就是下旨请他去,他都未必愿意答应。
现在百官叩求,何不用他们来逼迫百里连山带兵南征。
到时候要是败了,坏的是他百里连山的名头。
就算是胜了,得利的也是大夜,而百里连山的西北军死伤一定不小。
想到这里,赫连昊笑容满面的说道:“百里亲王却是最佳人选,可是……”
赫连昊故作为难的说道:“亲王现在镇守赫连关,要是让他南下,他定然会说赫连关不能无人镇守。各位大人,你们看……”
赫连昊把请百里连山的‘皮球’踢到了四大尚书手中。
几个尚书你看我,我看你,他们也知道百里连山和陛下之间的矛盾。
可是再大的矛盾,能拿大夜的国运开玩笑吗?
“陛下,臣听说月国如今正值内乱,想来无暇拿出兵力对我大夜用兵。所以赫连关只要留下部分人马防守就行。”
“哎,曹爱卿说的及是,只是……”
余元插口说的:“陛下,臣也听说护国亲王此时正在西南,为他舅舅的亲事奔波。他作为赫连关主将能亲自离关,想来一定是看到了赫连关不会有战事才能放心离去。所以臣请一道圣旨,让我等前去请亲王带兵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