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0平的一块临街的土地是什么概念的。
这块地是长方形的,临街部分,宽度大约50米,纵深大约80米。
可以建造一排50米宽的临街商住两用6层楼,以及三栋两户三单元的6层住宅楼,组成一个微型小区。
买地1700万,加上建筑费用800万左右,成本是2500万。
省城的房价比青州略高,但整体上差不多。
这个位置的房子,要比沈浩在青州的学府家园的房价略低一些。
这四栋楼的房子,一共132套住宅,售价2400万左右,15个商铺,售价700万左右。
加起来才能卖出3100万。
看似有600万的利润,可如果把一些隐形支出也算进去。
比如银行利息,上下打点的费用,售楼时的折扣,以及给售楼小姐的提成等等。
去掉这些,几乎没什么利润。
除非是把这块地开发为一个大型商场,才能有利可图。
可是大地产公司,看不上这样的小项目。
小地产公司又没有这样的运营能力。
所以,拍下这块地的开发商,赌的是房价会继续大幅度上涨,赚房价上涨这一部分的钱。
这就是地产圈的生态,大公司赚的盆满钵满,小公司就只能‘拼’。
接下来的2号地块、3号地块、4号地块,都和1号地块差不多。
位置不错,但面积不大,很适合中小地产公司的发挥。
几十家中小地产公司争的可谓是头破血流,几乎每块地,都被顶到没有利润空间的程度。
那些以为地产行业火爆,就以为这一行赚钱容易的,纯属想多了。
越是火爆的行业,竞争就越激烈,真正能赚到大钱的,只有那些头部地产公司,以及关系户。
随着主持人开始介绍5号地块,沈浩顿时精神了起来。
“5号地块面积为83955平方米,起拍价为8200万,每次举牌不低于50万,请举牌。”
主持人话音刚落,李小玲就把号牌举了起来。
“18号8250万。”
马上,又有一家地产公司举牌。
“11号8300万。”
“52号8350万。”
“3号8400万。”
“……”
“小玲,直接喊价1亿。”
李小玲当即站起来,举起号牌,“1亿。”
“18号1亿。”
“1亿元整第一次,1亿元整第二次,1亿元整成交。”
听到成交两个字,沈浩有些激动。
没想到,只用了一个亿就把这块地拿下。
上一世,5号地块可是拍出了1.225亿。
应该就是被3号给拍走的,因为他听到3号举牌时,说是外省口音。
他猜测,可能是他一举加价1600万的态度,让3号摸不清他深浅,以为他势在必得,索性就放弃了。
因为后面还有不少类似的地块,没必要跟他在5号地块上血拼。
果然。
3号牌的主人,接下来以7300万的价格,拿下了6号地块。
整体上看,6号地块,跟5号地块相差不大,只是面积小了一些。
沈浩本想争一下6号地块,6号地块虽然比不上5号地块,但也相差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