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到桥东斋最后一个货架尽头,墙角摆着的一截约1.5米高的立木风水柱,吸引了步涉注意!
一般的风水柱,都是紫檀、黄花梨之类,而且会精抛以展示木纹,或浮雕瑞兽、图腾。
这整段木头,就像树皮全部自然剥落般,露出的木质,毫无抛光,却像黑亮的牛角。
更主要的是木质致密,完全看不出年轮纹,顶端偏偏见一圈微仅可察的圆线,这圆太工整了,不可能是木纹!
步涉想起了装着《永乐大典》的巨木,随手拍了拍,真气刹那流遍风水柱,里面感应到一卷超大匹的宋初丝绢,绢匹两头是长玉棍!
丝绢宽幅和长度,即使放眼今天的布匹,都是绝无仅有的!
传来的影像,感觉万里江山刹那装进了胸膛,更是任何波澜壮阔的大片,都无法比拟万一的!
步涉心潮澎湃,却对伙计波澜不惊道:
“这段木头,在铺子里多久了?”
伙计立马陪着笑脸道:
“这可是紫檀风水柱,自打我进店当学徒那天起,这风水柱一直在这摆着呐!
“听东家说,是他祖传的风水柱儿,一辈儿传一辈孙,就这么着,传到了现在的东家手里,已经千年了。
“现在的东家,是个念旧的孝子,知道这是祖宗留下的东西,因此一直没挪过地儿。
指望着啥时候有个有缘人来铺子里,把这段风水柱请走,也算让这段紫檀木得到应有的价值。”
步涉暗想,虽然这木质我没见过,但说是紫檀明显睁眼说瞎话,话说回来,这柱子流传千年,真实不虚!
玉魂回应,这是乌木,可不同红木里的乌木,宋赵汝适《诸蕃志》和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
乌木叶似棕榈,其色正黑,如水牛角,木坚实如铁,体重坚致,枝作马鞭,木为重器,光泽如漆,世以为珍木。
步涉瞧着伙计窃喜的样子,就猜到“风水柱”,没准早就想处理了,郭桥东大概是个财迷精,别人出不到理想的木材价才留着,反正也不碍事。
这回终于来了个“冤大头”,还傻傻分不清什么是“紫檀”!
步涉随口道:
“正缺个茶盘,这段木头,锯开正好。”
伙计奉承道:
“这么多年,来来往往的客人,跟江里的鱼似的,从来没有一个客人,询问过这紫檀柱的来历。
“您今天询问,就是有缘人,这段紫檀柱,看来非您莫属了。
不仅能做超大茶盘,连茶几、主人椅、客人凳,全套都足够!”
鉴定师不失时机道:
“既然您诚心要,那就给个最低价——500,一斤!
总之,您把这紫檀买下,您一准儿不吃亏。”
步涉笑道:
“成吧,扛到柜台,称称斤两!”
伙计招呼了鉴定师,还叫步涉帮忙,四个人抬到了柜台,又夸口道:
“爷抬了您就知道,这段木不下500斤,甭称了,按480斤给您,木头总价24万。”
步涉点点头,鉴定师、伙计和财务都喜不自禁,财务计算器“啪啪怕”在汇总数。
步涉无所事事,抬头扫了一眼掌柜座椅后墙,惊呆了!
一幅《松壑飞泉图》,笔力风格和《千里江山图》,有几分相像,然而落款是石涛!
再功聚双目瞧去,盯了半晌,心中暗叹,居然还有这一招!
鉴定师随步涉目光所至,开口道:
“先生,那是我们压堂重宝,有意吗?”
见步涉摇头,他也毫不气馁,立刻指派伙计帮忙包起了选好的古董,一边朝着步涉问道:
“先生大才,买这么多东西,是要装修了吗?”
步涉想着古玩会四合院的不愉快,随口道:
“有个院子,让人不如意,添置点物品,震一震。”
忽然瞧见了掌柜台面扔了一把工具,是带榔头的多功能军刀,步涉心中一动,随手一指随口道:
“买那么多东西,那把玩意,赠送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