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眉头舒展,明显觉得此法甚好。
“那就照丞相所言。”
霍临渊略微皱眉,没再继续争辩。
大殿内暂且陷入安静,皇帝目光落在霍临渊身上,
“临渊,难民的安置粮食筹备如何?”
霍临渊脊背挺直,迎着视线禀报,“儿臣已筹备了足够的粮,并将京城附近受灾的农户安置妥当。”
皇帝眼神幽深,也不知是否满意。
“粮食是你筹备,就由你送去给灾民吧,届时好好的安抚他们的情绪,莫要让他们生出事端!”
“你管着粮食,眼下时节也差不多了,给西北的军粮一事情,你也一并接下,就当历练了!”
“儿臣领命!”
霍临渊沉声应下,故作犹豫片刻,“儿臣还有有一事。”
“何事?”
“京中灾民汇聚,江南水灾尚未结束, 可能还会有难民在迁移,儿臣担心生出乱子。”霍临渊忽而下跪,高声上奏,“江南是西北的转折点,若是难民区了西北,这怕是又生出事端,西北是有三十万兵力的,若是大哥不知清,怕是要出乱子,儿臣恳请父皇准许大皇子回京述职!”
他得让大哥回来,拿下这西北三十万的兵力。
这样他什么权利就都有了。
继位,就是时间问题了。
殿内一阵寂静。
皇帝脸色阴沉至极,眸色冷厉。
满朝文武更是炸开了锅。
“陛下,大皇子戍守边关多年,突然召回,臣担忧边关出现外族进攻。”
几乎是立刻就有大臣跳出来反对。
大皇子被赶出京城数年,朝中早已站队的大臣哪里肯再多一个风险。
赵汝阳自然坐不住,“陛下三思啊,大皇子当年远赴西北,数年来无人照应,怕是对京城早已没了念想。更何况陛下体恤灾民,削减西北军粮,大皇子若是回京,只怕.”
未尽之言,朝中众臣心中都能说出来。
无非是害怕大皇子回京后闹事。
镇国公萧远山大步跨出,甲胄发出声响:“官家,西北军镇守边关,不可多日无主,若要让大皇子回京述职,那便要派人前去接手。”
“镇国公此言差矣,西北军数年镇守,军中将领无数,不过是大皇子回京些许时日而已,何至于如此。”历来不爱冒头的刑部尚书沉声辩驳。
赵汝阳冷笑,“西北军人数众多又多年在外,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朝中不派去将领,如何能够放心。”
“陛下,臣以为大皇子不必回京,京中并无大事,何须让大皇子来回奔波。”
霍临渊预料到这等场面,不紧不慢的拱手,“父皇,西北偏远,而大皇子独自率领三十万西北军数年,谁知西北军到底听令朝廷,还是他人。”
西北军的战力可是满朝文武皆知,要真听命于大皇子。
他们心中怕是日日不得安宁。
皇帝神色缓和,沉声下令,
“那便召大皇子回京。”
夜幕降临,丞相府。
赵汝阳将手边茶杯砸在地上,忍不住怒骂:“二皇子今日简直欺人太甚!还有刑部尚书那个老匹夫!”
坐在下首的赵璟恒脸色微沉,“父亲,二皇子向来与我们不对付,反驳抬高商税的事也在情理中。”
“就是这刑部尚书,难道已经被二皇子收买?”
赵汝阳冷哼,“那个老匹夫不屑于参与皇位之争。”
重新让人上了茶水,他面色不由得凝重。
“大皇子回京的事,于我们不利。”
他们之所以敢大胆谋划,是仗着镇国公手握江南驻军。
晋国的大军,只有西北军,和江南军,现在若是西北军也进场的话……
局势就还真不好说了!
“父亲,此事不急,军粮我们把持多年,就算是二皇子插进来,那做了什么,也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而且我打探到二皇子运送军粮准备走漕运。”
1秒记住114中文:www.。手机版阅读网址:.
<r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