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140 章 盛世来13

早朝上,甭管你的观点是对是错,要是连争论辩驳的勇气都没有,那可就完蛋了,以后你说的话,提出的观点,谁还听?

顾璋心情不错,不过好心情还没三秒,就听戎景山向李老讨教,问梦想堂的事。

李老坑他真是毫不留情,李老竟然说:“依老夫看,若是多花些心思,顾瑶光也不是做不出来。”

顾璋:?

他大声反驳:“诬蔑!”

这绝对是诬蔑!

燕先竹也站出来问道:“那天工学堂中有人做出了三用打稻机,你又作何解释?”

顾璋怒发冲冠,振振有词道:“学生做出来的,和我顾璋有什么关系?”

燕先竹冷哼一声:“你的学生,难道不是你教的?”

盛正业参观的那次,就对三用打稻机垂涎不已,这会儿也忍不住补充道:“那学生都说是你教得好,而且三用打稻机的名字,三种用途也是你提前写出来的,顾大人,你就不要谦虚了。”

顾璋裂开,什么叫“你就不要谦虚了”,听听这像话吗?

他是真不会做三用打稻机,甚至怀疑这玩意是电动的,那个学生做出来的版本,和他笔下的三用打稻机,大概率不是一个东西。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三个作用相同了,但效率多半比不了。

他在里面起的作用,可能一个是灵感启发,二是物理学知识分析和农学引导。

顾璋反推锅给李老:“这门课是李尚书教授的,多半是他功劳,诸位不如问问李老。”

李老呵呵一声,皮笑肉不笑道:“你觉得会有人信吗?”

确实没人信,都往他这边看呢!

顾璋扶额,头一次发现什么叫有口难言,更离谱的是,竟然是因为所有人都太信任他的能力,连他自己亲口承认自己不行,都被觉得是谦虚和躲懒。

顾璋无赖道:“反正我不会,这是真话。我会的知识都写在教材里了,从初级、中级到高级,想要什么大可自己去学,或者找人研究。”

他就无赖了!

就无赖了怎么着,还能拿他怎么样不成?

文武百官:“……”

果然历朝历代都少有年轻人任三品这样的高位是有原因的,年轻人,实在是让人头疼,不知如何应付才好。

简直比家里的三岁稚子都难对付,家中稚子还可管教,顾瑶光要怎么办?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过,哄还哄不好,唉,愁啊!

老老实实、战战兢兢步入官场的真实年轻人:???

***

等早朝结束,顾璋跟着内侍去见明盛帝。

明盛帝捧着一本《初级农学》教材在看,苏公公又送了好几本教材到他手边,明盛帝放下书,问道:“朕上次和你说的事,考虑得怎么样了?”

顾璋叹口气,这也是个糟心事。

那次农学公开课结束后,明盛帝就找他商量,希望能

让皇子去旁听农学课,从六皇子开始,加上更小的十岁以下的皇子们。

明盛帝可惜道:“瑶光的农学课生动有趣,每每让人醍醐灌顶,若不是政务缠身,朕都想日日去听课。”他甚至有些后悔,顾璋在翰林院那两年,没有招顾璋来给他讲农。

顾璋庆幸,幸好没有,要不然他短短两年,兼顾户部改革、发行推动报纸那么多事,真的会很累的,顾璋不太情愿的嘟囔:“您就夸吧。”

他才不会因为被夸高兴,然后就兴高采烈的接下活干。

明盛帝正色:“这不是夸。为君者若不知晓农事,如何下达正确的政令而不被大臣牵着鼻子走?若是不知时节,征兵征徭役就会影响收成。若是不知农人每日干活时节,耕作辛苦,便会不惜民力。”

他当初也是被父皇带着亲去边关,才知道百姓之苦,边关将士之苦。

顾璋板着脸:“我可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份放水。”

明盛帝:“自然。”

顾璋又追加:“我也不会任由他们在学堂里仗势欺人。”

明盛帝也应道:“我下令,不让他们暴露身份就是。”

顾璋提了好些要求,明盛帝一一应下,连任打任骂都应下,还说给他赐金龙教鞭,可打皇子手心。

顾璋:“……”

真要按这个来,那些皇子,怕是要成地里的小白菜了。

真是亲儿子吗?这也太严厉了,要是他肯定舍不得。

顾璋想了想,这样也不是不行,就当来几个旁听生了,对百姓也是好事。

不过人多了恐怕麻烦多,只来三五人比较合适。

&nbsp-->>; 明盛帝也不在意,毕竟更小的皇子可能也听不懂,更大的皇子都结束学业了,于是从六皇子往后数了五个,确定了这事之后,又说道:“我派人调查过了,许多番邦来的东西,确实如瑶光所言,颇为奇异。”

顾璋也知道明盛帝派人去调查,毕竟也不可能因为他一个人说的话,就吭哧吭哧砸那么多钱进去,养一支军队,是极为耗费钱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