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7章 燕藩主体思想!

第457章燕藩主体思想!

马车从王宫南门驶出。

进入红树林中,可并排通行四辆马车,水泥硬化的永备道路。

方孝孺坐在马车内。

透过玻璃窗,看着明媚阳光,透过红树林枝叶缝隙,洒下的斑驳光影。

孩子们骑着自行车,一边向前,一边欢快笑着。

不知为何。

他总感觉,这里每一处都是这么的好,让人舍不得离开。

他喜欢这里的人文、自然、林立的,让人看着心惊的工业。

但即便再喜欢。

他也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偷偷摸摸迁徙离开大明。

百姓有权力,寻找一个,更能庇护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政权。

但他身为读书人。

不能离开。

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忠于君王,匡扶天下,造福百姓的。

若是他因喜欢燕藩的一切,而选择离开大明。

那就不配做个读书人。

也玷污了,十年寒窗苦读的圣贤书。

方孝孺轻轻拉开窗户。

让窗外舒爽温和的空气,卷着树木、青草的芬芳,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吹进来。

斑驳的光影洒在脸上。

柔和的让人毛孔舒展。

方孝孺轻轻闭上眼,回味着这几日在燕藩看到的种种,这是他回到大明后,努力的榜样,奋斗的动力。

同时,想象着,如今的燕王朱老四有什么不同。

彼此见面后,如何说,才能让燕王回朝走一走,看一看。

燕王是个念旧的人。

示范区百万蒙古百姓,曾随他南下,帮他,这些年,从羊毛毯子、廉价的御寒炉子等等,给蒙汉杂居示范区多少好处?

更是一个,心里装着中原所有百姓的人。

燕王做事手段狠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但自从悄悄去土桥村试探开始,这么多年,以他对燕王的了解,燕王内心,对中原有很深的情结。

否则,这些年就不会一船一船的把粮食运回去,默默平抑日益飞涨的物价。

燕藩的工业如此发达。

类似耕犁、锄头、镰刀这类铁制农具。

依托燕藩如此庞大,就连钟表、自行车这种极为精密的东西都能制造,结构简单的农具,恐怕更是不成问题。

朝廷完成乡土村社建设经验总结,培养出足够实干的官员,全面推动乡土村社初期。

来自燕藩的廉价农具,就被批量贩运回中原。

为成千上万,初步完成乡土村社的村庄,提供了十分大的动力。

这些廉价好使的锋利工具,使乡土村社在极短时间内迸发出极大的效力。

可当朝廷乡土村社建设,进入末期时。

来自燕藩廉价好使的锋利农具就消失了。

转而,燕藩只是将一船一船的廉价铁锭贩运回中原。

对于燕藩的这种转变,他还做过调研。

最终明白燕藩在农具、铁锭上这种转变的原因。

乡土村社大规模建设初期,大明境内传统的铁匠铺子,根本无法满足,百姓对锋利农具日益增加的需求。

所以燕王统帅的燕藩,大规模为中原百姓提供廉价的农具。

再加上遍布大明的铁匠铺,手工打造农具,满足了中原庞大农民群体的需求。

乡土村社建设进入尾声时,转为只提供铁锭。

燕王是在保护,中原那些以打造农具、厨具的手工业匠人。

卖经过深加工农具的利润,总比直接卖铁锭更赚钱吧?

燕王一个能把燕藩工业区搞成如此规模的人,难道不懂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