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回应道:
“提前分户算赠与,另外征收赠与税。”
“父母累计赠与子女一万两以上财产时,需要征收赠与税。”
这还是有点粗疏,董应举询问:
“若是某家拿出一万两以上的聘礼,再让女方以嫁妆名义带给儿子怎么办?”
“这样分户的时候,嫁妆怎么征税?”
对这种复杂的情况,朱由检看向刘宗周,询问道:
“先生重制礼乐,有没有考虑过聘礼和嫁妆的情况?”
“聘礼和嫁妆应该如何定?”
刘宗周还没有开始制定有关婚礼的礼法,但是如今皇帝问起,他说道:
“臣以为聘礼和嫁妆应该等价,不得过高或过低。”
“而且按唐宋旧制,嫁妆为女子所有,但妻家不能索回。”
“女子离异或寡居再嫁,也不能带走财产。”
这个说法,让朱由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下令道:
“嫁妆和聘礼确实应该等价,浮动在两成以内。”
“价值应限定在一万两以内,超过一万两征收赠与税。”
“嫁妆的性质是夫妻共同财产,但是支配权归女子。”
“女子离异或丧偶,有子女的至少要分一半嫁妆给子女。没有子女的应该和夫家协商解决,原则上双方各一半。”
定下这个规定,朱由检继续道:
“还有这个赠与税,不止是作为遗产税的补充。”
“对于高额礼物,也应予以征税。”
“朕的意见是,十两以下算是人情往来,户部不用征税。”
“但是一次赠送或收取十两以上、一年累计百两以上,需要双方同时缴纳赠与税。”
“赠与税需要主动申报,同样按十进制累进,最高全部征收。对于没有限期缴纳的,税务机构要收罚金。”
“尤其是官员收取的礼物,超过这个数额应该申报,同时主动缴税。”
“否则按收受贿赂看待,并且追究偷税漏税行为。”
“户部要向都察院廉政总署派人,负责收取这个税。”
这个规定,让很多官员目瞪口呆,万万没想到赠与税会波及自己。
大明的官员哪个不能收到几百两银子,如果连这都要交税,那可当真是官不聊生。
难道让他们靠着微薄的俸禄,在物价高昂的京城生存?
事实上,朱由检就是考虑到这个情况,才把赠与税征收额度定在一年累计百两。一年收到百两银子的礼物,足以维持在京城的生存。
如果严格按照太祖的规定,那可是受赃八十贯就要判绞刑。
群臣有很多人知道这个规定,也因为此他们不敢反对皇帝制定的赠与税。
如果像之前反对有产税那样惹得皇帝发火,估计皇帝会制定更严厉的政策,甚至把官员收取礼物都定为受贿。
尤其是刘宗周等人,听到皇帝的这个规定后,对皇帝限定礼物价值很拥护。
他们这些安贫乐道的人,最讨厌面对别人的厚礼。
拒绝的话会显得不近人情,收下又不符合他们的为人。
有了这个规定他们就有拒绝礼物的理由了,完全可以说今年的百两礼物额度已满,不能继续收礼。
在这些官员的支持下,朱由检让刘宗周制定赠与税的细则,并且让都察院监督,户部派人收税。
前面制定的田产税、房产税、资产税、遗产税等税种,他也让刘宗周带去议会仔细讨论。让那些议员商议,如何更有效地对超级有产者征税。
可以说,有产税这个税种,被朱由检发挥到极致。他利用此时民意的支持,扩展到很多方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