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就是在议吗?”
“先说说方孝孺的事情,先生为方孝孺编撰《正学录》,是很推崇他喽?”
刘宗周同样正色道:
“方逊志先生重节轻生,臣为其编撰文集,是为激励士气。”
朱由检闻言说道:
“那么先生以为,方孝孺被诛十族之事,到底是真是假?”
“为何直到现在,还有方孝孺的后人?”
这个问题,让所有臣子提起了心。今日要商议的事情,也终于走入正轨。
刘宗周果然没有再纠缠是否要改期商议的事情,回应道:
“方先生的幼子,被忠义之士藏匿,故而仍有后人。”
朱由检眉头微皱,但是对这个说法无法否定,只能继续问道:
“那么先生以为,方孝孺被诛十族为真?”
刘宗周有些犹疑,回道:
“此事实录未载,但是《立斋闲录》记载:”
“今按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簿,除前编缺坏外所存簿籍载,正学宗族抄扎人口有八百四十七人。”
“如此多人罹难,诛十族当有其事。”
朱由检闻言询问郑士毅:
“南京锦衣卫簿,是否有此记载?”
郑士毅急忙回道:
“此事臣一时不知,可召南京锦衣卫查阅。”
朱由检点头认可,吩咐郑士毅道:
“命南京锦衣卫把相关簿籍带来,一定要查清楚。”
“查抄多少、处死多少,都要确定下来,给天下人一个交待。”
这个态度,得到群臣认同。很多人认为皇帝还算公正,没有故意否认。
朱由检对这种有记载的事情没有辩解,而是向群臣道:
“一族之中,大约有多少人?”
“难道八百多人,就能确认是诛十族吗?”
“有没有人说清楚,十族都是哪些?”
这个群臣就有话说了,兵科给事中陈献策道:
“十族就是九族加上朋友。”
“方先生拒不逆诏,成祖怒而夷其十族,朋友亦族也。”
朱由检已经懒得生气了,询问道:
“此说从何而来?”
“都有哪些记载?”
陈献策一时语塞,支吾着回应皇帝道:
“祝枝山《野记》有载。”
“《文学博士方孝孺》同样有载,此文收录方先生殉难事迹。”
他其实是从《皇明通纪》上看到的,但是这部书是禁书,自然不能在朝堂上光明正大地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