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风走上前去低声说道:“陛下也在这里,你见到他要好好说话。你这个摊子就别管了,跟我来吧!”不一会儿,林小风就扯着刘邦德来到了靖江帝面前。
靖江帝看着刘邦德,微笑着说道:“你就是阳曲的首富吗?”刘邦德战战兢兢地跪下来说道:“草民不敢当,只是外界谣传而已。”
“那你是做什么生意的啊?”靖江帝继续问道。“卖…卖房子的,阳曲县的房子。”刘邦德紧张地回答道。“那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呢?”
刘邦德咽了口唾沫,稍微回想了一下林小风的话,然后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做生意…还挺有经验的,也赚了一些钱,所以就想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别人,为社会做点贡献。”
“而且我听说这里的商业正在兴起,很多人都需要指导,所以我就来了。在阳曲县的时候,我经常听我家老爷说,商人不能仅仅以赚钱为目的。”
“商业是民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把生意做好、做长久、做专业要对员工负责、对百姓负责更要为国家做贡献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积极纳税。”
“最重要的是阳曲县的商人一直都有很强的家国情怀。生意做得再大也不能忘本只有有了大的格局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所以,我就来到王坪县,想为这里的商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家都哄笑起来,那笑声仿佛春风拂过麦田,温暖而欢快。这个商人,刘邦德,果真是个言出必行的人物,他的每一句话都仿佛落地有声,引来人们的瞩目。
靖江帝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轻启金口,问道:“朕听闻你签名售书,你所售的是何书籍?”
刘邦德面露惭色,他低头回应道:“草民所著乃是一本关于生意经的拙作,其实并不怎么引人入胜,倒是让陛下您见笑了。”
皇帝微微一笑,说:“哦?有点意思。看来你也是个饱读诗书之人,竟能将自己的心得著书出版。那么,这书中究竟写了些什么?可还有存书让朕一观?”
刘邦德稍显迟疑,他斟酌着言辞回答:“书已卖了一半,另一半也送给了朋友,所得收益我打算捐助给孤儿寡母。”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内容,其实是我个人在商场摸爬滚打的一些体会。简而言之就是······商人应将个人的志向与追求,与国家和家庭的繁荣昌盛紧密相连,肩负起崇高的使命和强烈的责任感,这才是长久经商的正道。”
众大臣窃窃私语,对刘邦德的这番话赞不绝口。这真是个有情有义的商人!倘若天下的商人都如他这般,那又何必对商业活动加以限制呢?
赵中展趁机进言:“陛下或许不知,王坪县城内的许多商机实则是由阳曲县的商人们所带来的。”
“阳曲的商人是最早来到此地的一批开拓者,他们勤勉工作,以诚信为本,因此在王坪县声名远扬,被人们尊称为阳曲商帮。”
“阳曲商帮极重信誉,在商谈时他们一丝不苟,而一旦达成协议,合作往往异常顺利,拖欠货款之事从未发生。”
林小风听闻此言,心中泛起一丝得意。赵中展所言非虚,阳曲的商人中,有不少是他亲手培育出来的。
他们深刻理解并践行着契约精神,对于那些不遵守契约的合作伙伴,他们也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教育,让对方从身心上深刻认识到违约的严重后果。
而这批被派往王坪县的商人,表现也确实不负所望。
赵中展接着陈述:“而且他们纳税积极,账目清晰,这在商人中亦是难能可贵。阳曲商帮对王坪县的发展贡献良多。”
靖江帝感叹道:“朕真没想到,商人亦能有如此胸怀,真是让朕大开眼界。”
他转向刘邦德,赞许地说:“刘邦德,你做得很好。”
刘邦德感到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惶恐:“草民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靖江帝含笑点头:“你不必过谦,继续努力吧。”
说罢,他向赵中展挥了挥手,示意继续前行。
靖江帝一行继续他们的巡视之旅,而林小风则拉住了刘邦德,难掩好奇地问:“你在此地获利几许?”
刘邦德苦笑着摇头:“老爷,实不相瞒,我并未盈利分文!反倒欠了县里一屁股债!”
“听闻此地商机无限,我便借债前来,卖地与售书所得全数投入购地之中。”
“如今我也是身无分文,只是借着这虚名在外混口饭吃。”
林小风闻言,不禁笑出声来:“你这脑袋瓜子,还真是灵光!”
刘邦德也笑了,心中暗想:“说实话,此地赚钱确实比我们县里容易许多。这儿的百姓如韭菜般,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我都有些招架不住。我打算回乡召集更多人来此共谋发财大计,待地价再涨一段时日便高价抛售。”
林小风环顾四周,见无旁人在场,便板起面孔教训道:“你怎能如此言说!将百姓比作韭菜,实在不妥!在外言谈需谨慎!”
他心中暗忖,把人比作韭菜,岂非对韭菜的侮辱?他们单纯且······这等言辞,简直是对韭菜的最大侮辱!
刘邦德只得讪讪而笑,以示回应。
林小风又提醒他:“虽然此地商机无限,但外地人亦非泛泛之辈。你购地成本过高,不如回乡多寻些人手,换个地方屯地吧。”
“那屯在何处为宜?”刘邦德询问道。
“紫阁县。”林小风给出了建议。
“明白了,老爷。我这就动身回乡。”刘邦德兴致勃勃地辞别了林小风,甚至都未曾细想如何去紫阁县屯地。
他心中笃定,别人或许会欺骗他,但林老爷绝对不会。听从林老爷的建议,准没错!
一行人行走了约莫两炷香的时间,终于抵达了新建的书院门前。周围的闲杂人等早已被提前疏散。
这座书院规模宏大,门头宽敞气派。门头的匾额被红布遮盖着,左右两块本应题写诗句、对联的牌匾尚且空缺。下方的台阶也修建得格外宽敞。
靖江帝与林小风在王坪县闲逛时,便曾注意到这座建筑,只是当时并不知晓其用途。
众大臣看到这座书院,无不惊叹连连。且不说内部的设施如何,单看门头的气派,便可想见修建此书院所费的心思与财力。
能为孩子们建造如此规格的书院,足以彰显出王坪县的富足!
此刻,书院门口聚集了众多衙差,他们列队而立,每人身前都摆放着一个形似小号炮筒的物件,以45度角对准天空。
靖江帝好奇地问道:“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赵中展微微躬身回答:“这是臣为陛下准备的一个小惊喜。本来这座学院要过两天才正式揭牌,但没想到陛下您今天就来了。所以臣想请陛下亲自来主持这座学院的开学典礼,也为以后的学子们求个好福气。”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