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舅舅的病,还是麻烦你多操心了。”
李斌和周楠楠已经坐上了三轮车后面,梁书媞一手打着电话,准备往上爬。
周楠楠拉了她一把,她上去坐在了小板凳上。
“梁书媞,你和我之间不用这么客气的。”
张华按了按喇叭,
“扶好坐稳,走了啊!”
“好,那我挂了。”
“挂吧,拜拜。”
梁书媞先挂了电话,三轮车飞起来,迎面而来的冷风吹的人神清气爽,头脑发冷。
周楠楠笑着问梁书媞:
“师姐,是男朋友吗?”
李斌老师也露出一副好奇模样。
他们的三轮车一路朝东行驶,看着日出一并升起。
“也许未来是,也许未来不是。”
*
每次参加新的考古工作,就像开盲盒,也像《阿甘正传》里面提到的巧克力,永远不知道即将面临的是什么。
人和物都是。
某日,梁书媞下了墓,在给待挖掘的东侧室拍照记录,原本在墓外面发掘的周楠楠下来,对她道:
“姐,上面有个民工好像在开直播。”
梁书媞听此皱了皱眉头,她们都要有职业操守,在考古工作未完成,和未批准情况下,是不能对外随便泄露考古的具体位置和发掘出来的文物。
就算这么多民工在这,村里也人来人往看,知道这里在干考古,那也不能直接对外直播。
“李老师和张华没在上面吗?”
“刚走十分钟,说是隔壁村有户打井,打出了泥俑和陶罐残块,让过去看看。”
和民工打交道,是一件让梁书媞有些头疼的事情。
当然她遇到友好的民工很多,但不乏还是有些刺头的。
而且大多数民工年龄都要比她大的多,虽然她老是叔前叔后,姨前姨后的叫着,但有个别民工就不听她们这些年轻人使唤,动不动就来一句:
“我不听你的,有啥事,你让队长来给我说,你给我说没有用。”
要么就是:
“还大学生,你们大学生就这水平?”
但现在事情出来了,硬着头皮也得上去处理。
梁书媞上到地面,第一下就听到一句,
“家人兄弟们,刷个礼物,刷了我下去,带大家看看这个汉代的古墓长什么样子,里面还有很多宝贝。”
果然是那个刺头,赵鹏。
赵鹏在这些民工里算是特殊的那一个,因为只有他是最年轻的。
平时找的村子里的民工都是上了年龄了人,村里青壮年劳力都基本外出打工了。
这个赵鹏30多岁,不到40岁,可不是算年轻的了。
梁书媞走在到他身后,喊了一声:
“赵哥,把直播关了吧,咱们这儿不允许开直播。”
赵鹏转过身斜着眼看了下梁书媞,没说话,又扭回头,继续对着手机屏幕道:
“刷的太少了,家人们,太小气了,太小气了,哪个大哥刷个火箭让咱涨涨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