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出发,沿着泾河一路往西北方向前行。抵达平凉之后,再转道往北前往目的地灵州。
元载和李光弼之所以选择这条路,一是附近城镇繁华,可以就近补给。二是官道修的比较好,减少沿途的颠簸。三是对治安的考量,城镇人口多自然治安较好。
带着大批货物上路的李光弼,嘴上说自己无所畏惧,心里一本帐算得很清楚。
这一路上走下来,元载背后和手臂上的伤口开始渐渐的愈合。到了快要抵达灵州的时候,已经基本痊愈。
但元载越靠近灵州,心情越发郁闷,脸上更是愁云密布。
王韫秀问元载原因,元载也不肯说。王韫秀追问几次,元载硬顶着不肯告诉她。
元载在王韫秀面前这么倔强,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王韫秀总算理解元载的难处,没有再逼问他。
元载之所以心情不好,还要从前几天的晚上说起。
话说当晚,元载像往常一样趴在客栈的床上。屋里点着油灯,本来是想看会儿兵法再睡觉。
忽然一阵风吹过,风中摇曳的火苗被风吹灭了。
元载本能的翻身下床,抽出放在枕头旁的宝剑。
只见一道黑影神出鬼没的站在眼前不远处,背对着元载。明明只有几步远,元载却感觉有天涯般的遥远。
“原来是首领!”元载收起了剑,向黑影行叉手礼。
“你身上的伤,好了吗?”铁花内卫的首领冷冷地问道。
“托大首领的福,属下的伤已经好了一半了。”元载回道。
“那就好。你马上就要进朔方军地界,以后我再想联系你就不容易了。所以我今天把要说的话,一次性的告诉你。”首领淡淡的说道。
“属下恭听教诲。”
元载恭敬的回道。
其实元载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加入那些组织,这就意味着站队。说难听点,就是上了贼船。
尽管铁花内卫的背后,极有可能是皇帝在撑腰。但那只是猜测,毕竟假借朝廷的名义为自己张目,古往今来都不是新鲜事。
一般人或许以为有皇帝撑腰的组织,应该不错。在元载看来,不过是一条暂且安稳的狗而已。
他来自未来的世界,思想里可没有君君臣臣那一套。
何况根据历史走向,大唐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洗牌事件安史之乱。作为皇帝的李隆基都能仓皇入蜀,还有什么可靠呢!
元载认为自己刚来大唐,有很多深层次的事情还不了解。根本没有自己的势力,需要装下去观察情况。
“元载你又发愣!”王韫秀叫醒元载的同时,举起马鞭作势欲打。
元载本能的举手挡一下,挡不挡得住先不管。
王韫秀本来高高举起的马鞭,缓缓地放下。揶揄道:“还以为你是木头桩子,原来还有点反应嘛!”
“我们到哪里啦?”元载茫然四顾,全是陌生的山与水。
李光弼回道:“翻过前面那座山,就到灵州城了。”
元载想到要见到准岳父王忠嗣,心里就有些紧张。再想能看到偶像郭子仪,又忐忑不安。
“你是不是害怕见到我阿爷?!”王韫秀看元载脸色短时间内数次变化,故意问道。
“不……不怕……”元载有些结巴。
“不怕的话,你脸色为啥那么难看!”
“额……没有啊!我脸色好得很。”
“嗯?”
“额……可能睡眠不好,所以脸色不好。”
李光弼听这小两口一言我一语,说是吵架倒像是打情骂俏,乖乖的策马溜到一旁不插嘴。
就这样一路打打闹闹,经过风尘仆仆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目的地,灵州城。
灵州,
又名灵武。治所回乐县,朔方节度使驻地。作为大唐在北方的军事重镇,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人口数量都值得一提。
朔方军,这支日后大唐唯一的雄兵军事集团,贡献了无数的朝廷支柱将领。李光弼和郭子仪如双子星,照亮大唐的天空。其他如李郭之后的中唐三大将,浑瑊和马燧都来自于朔方军。
还有不少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来自于朔方军。这些人,元载以后都会遇到。
这样庞大的军事集团,自然受到大唐统治者的重视。尤其是王忠嗣目前还兼任河东节度使,更是大唐不可忽视的力量。
“快看!有人来接我们啦。”李光弼指着远方扬起的尘土,欣喜地说道:“啊哈,说不定是我们的弟兄。”
元载顺着李光弼指着方向望过去,注意到那一彪人马打着旗号是“郭”。
“难道来人是郭子仪!”元载如实想。
等人马靠近元载所在的队伍,立刻勒马停了下来。有一个长着山羊胡子的中年人越众而出,在马上叉手问道:“请问公等是不是长安来人?”
王韫秀策马上前,叉手笑道:“姑丈,别来无恙!”
“果然是你们,看来我没有错过。”中年人欣喜之情写在脸上。
王韫秀的姑丈,自然是郭子仪。因为郭子仪娶了王忠嗣的族妹王氏为妻,王韫秀按照辈分称呼郭子仪。
“当然没错!郭老兄你我分开不过三年而已,竟然就不认识我了。真是人情冷暖薄如纸啊!”李光弼故意调侃郭子仪。
郭子仪闻言哑然失笑,叉手道:“不是我不认识老弟,是我不得不谨慎一点。最近是非常时期,万事小心为上。”
“郭老兄你就是做人做事太谨慎了,应该学我想哭便哭,想笑便笑,这样才痛快。”
“小心驶得万年船,平常小心千万次,一次不小心就可能翻船。”
两人的观念思想不同,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争论一会儿就不约而同的停下来,相视一笑。
王韫秀全程捂着嘴偷笑,等他们安静下来,问道:“姑丈,我阿爷在哪里?”
“这里不是说这些话的地方,大小姐还是跟我回灵州城再说。”郭子仪口风很严。
于是乎,李光弼率领众人随着郭子仪往灵州城里行进。
元载心头一紧,心想朔方军果然有大动作,不然郭子仪不会这么谨慎。
这时,郭子仪向元载投来目光。
“足下莫非就是元载?”郭子仪好声好气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