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七章 背黑锅

整场宴会,元载只有需要他唱高调的时候才开口。其他的时候,都是让王韫秀帮忙回答。

说句实在话,面对太子李亨,也就是未来的肃宗。李俶,未来的代宗。元载心里很有压力,他是现代人穿越过来的人,对历史未来的发展很清楚。

这两位掌握自己未来命运的人,就坐在自己面前。想学别的穿越大佬抖个机灵,讨好他们一下都不行。

因为身份不行!

元载是王忠嗣的准女婿,也就是说元载是王忠嗣在长安的唯一的代言人。身份决定立场,元载的一言一行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王忠嗣的一言一行。

如此情况,就算元载曲意逢迎,也只会被太子李亨怀疑元载的居心。

到头来适得其反,甚至得不偿失。

东宫饮宴结束,元载和王韫秀出了大明宫乘坐马车回府。

“你平常不是能说会道,怎么遇到殿下和两位郡王就怂了。”王韫秀斜视着元载,故意问道。

元载笑道:“我害怕被皇帝误会,心里一直惴惴不安。”

王韫秀促狭道:“不是吧?我好像发现你一直在瞄着歌姬,是不是心不在焉啊?”

“没有的事。那么重大场合,我能干那种事!”元载窘得满面通红。

王韫秀本来就是想看元载的窘状,现在得偿所愿,不由得笑出了声。

就在此时,忽然马车前传来一声惨叫。

两人听出是牵马的车夫的惨声,心头一震,不约而同的从马车两侧跳了出来。

元载未来得及落地就被人偷袭,本能的就地一滚,躲过这致命一击。

对手一击不中,旋即再刺。

元载手中没有兵刃,只得再躲。

反观王韫秀早有准备,从腰间袍带抽出软剑,接连格挡住刺客的几剑。见元载被刺杀他的人杀得手忙脚乱,立刻纵身一跃踩着马车顶部飞身来到元载身旁,一剑荡开杀向元载的剑。

元载这才缓过神来,稳住身形。估计是刚才太紧张了,不知不觉的额头直冒汗。

王韫秀喝道:“尔等何人!敢刺杀皇帝亲卫和节度使之女,莫非造反乎?”

两个蒙面刺客不理王韫秀的话,挺身上前再度杀来。

元载和王韫秀对视一眼,旋即各自对上一个刺客。

已经稳定心神的元载,腾挪闪躲灵活了许多。刺客几次剑刺,都没有得手。

相比之下,有长剑在手的王韫秀则得心应手许多。充分发挥软剑的轻便灵巧,如燕子一般。如果一击不中,旋即退身。待再有机会,再向前进攻。

两个蒙面刺客见久攻不下,毫不犹豫的抽身撤退。

元载和王韫秀也不追赶,将车夫尸身放上马车。元载驾车,同王韫秀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对手真的会挑时间,专门在闭门鼓敲起来的时候刺杀你我。”王韫秀坐在马车门口的位置,对驾着马车的元载说话。

闭门鼓响起的时候东西市关闭,路上行人都急匆匆的赶回家。在大明宫通往亲仁坊的主干道,是最早被清的地方。

人少的地方,就是刺杀的最佳地方。

“你猜是何人所为?”元载反问王韫秀。

王韫秀仔细思考一下,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在皇城附近这么明目张胆的刺杀,对方来头绝对不小。”

“我想到一个人!”元载突然道。

“别说出来。”王韫秀急忙劝阻,“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小心祸从口出。”

元载点头答应了。

元载和王韫秀被刺的消息,很快传到李林甫的耳中。他不由得心头一紧,觉察此事不简单。如果不小心处理,容易引火烧身。

“是谁所为?”李林甫厉声询问身后的长子李屿,“难道是安禄山背着我们所为?”

李屿道:“堂堂皇城附近,做这种事情。如果被追查出来,必死无疑。安禄山虽然胡作非为,但是还没有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李林甫认为有理。

“唉!如果不是安禄山,那就还有第四股势力在趁机想把整个事情搅混,然后坐收渔翁之利。”李林甫更加担心。

李屿听了,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阿爷,会不会是太子一方所为?”李屿猜测说。

李林甫抬手阻止李屿继续说下去,“太子不会那么做,这对他们不利。太子宴请王忠嗣的女儿女婿,其实是在拉拢他们。为皇甫惟明所做的错误行为,进行弥补。”

“阿爷所言有理。”李屿想到皇甫惟明所做的事情,不由得笑道:“皇甫惟明自诩聪明过人,却针对中立偏向王忠嗣动手,真是不明智。”

李林甫也跟着笑了起来,“皇甫惟明还是担心王忠嗣功大盖过他,出于私心假借太子的名义对付王忠嗣。真是利令智昏,愚蠢至极。”

“会不会是皇甫惟明派人……”李屿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不会!”李林甫摇头道,“皇甫惟明如今在陇右节度使任上防御吐蕃,没时间也没有办法行此事。”

李屿道:“不管是谁干的,都是要嫁祸给我们。元载也肯定认为是我们做的。”

李林甫轻叹一声,这种事他知道自然是无法避免。只是白白的便宜了幕后黑手,他要背这个黑锅。

对此,元载一无所知。回到王家后,将车夫尸身收埋,并且把此事告诉在王家温习书本的李揆。

李揆同样是吓得不轻,“居然有人胆敢在皇城附近行凶杀人,真是胆大包天。”

“这也是我最不解之处,谁有这么大的胆子呢?”元载问道。

李揆沉默了。

对手这么流氓,又无法无天必定是恃宠而骄。

“会不会是他……”元载想到前面就想到过的人,但又不确定。

“谁?”李揆追问道。

元载手沾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了一个人的名字,杨国忠。

“他是谁?从来没听说过。”王韫秀摇头道。

李揆也如是说。

“他是南熏殿那一位的哥哥!”元载提醒说。

“你指的是他啊。”王韫秀恍然大悟,“他不叫杨国忠,而是叫杨钊。担任的职务是扶风县尉,一直跟着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