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六十九章 安西小童

高仙芝在宴会结束三日后点卯,安排这次随军出征的将领、人数和马匹等。

当众以封常清为留后使,代行节度使事。以李嗣业和元载为正副先锋官,率陌刀队及其他兵马在前开道。高仙芝自己带领中军,副节度夫蒙灵察为后军。岑参作为掌书记,随大军出发。

此次出征只以本部安西四镇、三万兵马攻打羯师国,不调用其他军镇兵马。

高仙芝做如此安排,一是羯师国只是小国,不用动用大部队;二是劳师远征,最忌讳人多而不齐,兵在精不在多;三是正值寒冬腊月,物资跟不上。

时间定在七日后,元载这段期间里频繁出入军营和士兵联络感情,还屁颠屁颠跑去和岑参切磋文学。在岑参身上,元载看到了李白的影子,因此显得格外亲近。

说是切磋,就是挨打。岑参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元载肚子里的这那点墨水根本招架不住,但他就是喜欢跟岑参说话。和有文化的人说话,会让自己变得有文化。

这令岑参既感到奇怪又高兴:奇怪的是元载为什么这么热情,高兴的是有人能陪他说话。

安西四镇到底是“异乡”,语言不通。镇守安西大多是军人,官职高的有文化,但没空搭理岑参。官职低的没文化,岑参不愿搭理。难得碰到元载这样又有文化又很闲的人,可以聊个痛快。

两人一拍即合,没几天的工夫就很熟络了。

就在大军出发的前一天,两人一起到龟兹镇内走一走,元载顺便把提前写好的家书投到驿站。

这回,元载写了四封家书。一封给王韫秀、一封给和政郡主、一封给蒋诗若、一封给景贞一。

给王韫秀的家书一如既往的不正经,在信里唠叨个没完。从大事到小事,面面俱到。给和政郡主李清漪的家书就显得简单多了,主要是写了关于行军方面的情况,捎带关心一下她。给蒋诗若的家书就是写了很多育儿心得,让她们照顾好孩子。

至于给景贞一的家书,则有些意思。其实那封家书不是给景贞一,而是请景贞一代为转交杨玉璃。因怕王韫秀多心,才让景贞一代转。

投放完毕,两人从驿站出来,在城里闲逛。

忽然听到有酒家传来这样一段话:“今日吾家店主人广开善门、结善缘,有能在墙壁上题诗且过关者,免费请吃一顿酒席。”说话之人,又用回鹘语和西域其他语言说了一遍。

这下可把元载给高兴坏了,身边有位大诗人在,还怕蹭不到一顿酒席。于是央着岑参去作诗,混一顿饭吃。

岑参不肯:“文章乃千古不朽之盛事,岂可用于私利。”

元载眼珠一转,劝道:“岑参军说得很对。不过店主人敢请人题诗,必是胸有点墨之人。在这龟兹镇里,岑参军难道不想去看一看吗?”

这可正中岑参的下怀,他是最喜欢和有文化的人交流。当即欣然同意,钻进人群凑一个热闹。

只见店主人端坐店内,面朝店门。进门左手边一面墙空出一片,墙下有笔墨伺候。再看店主人形状相貌不似西域人,而像中原人。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却迟迟不见有人动笔。

两鬓斑白的店主人,不由得一声轻叹。

岑参有所感触,一个箭步到墙前,挥笔如毫,立写一首。

其诗云:“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店主人拍手叫好,立刻邀请岑参和杨铣到店内二楼吃酒。

岑参推辞不肯,转身拉着元载要走。

可是元载本来就是想蹭一顿饭,推着岑参往楼上走。

岑参大为不高兴,嘴里嚷着:“读书人不可以这么没风骨。”不肯上楼。

元载又不能对岑参用强,两人只能在楼道里僵持住。

店主人热情的招呼他们上楼。

就在这时,却听到店外安静的人群中,响起童稚的诵读声。

三人同时止步侧耳倾听,直到童子念完。

岑参立刻下楼,寻着声音源头见到一个小儿,大约只有七八岁的年纪。

岑参问道:“敢问童子一声,童子贵姓,家住何处?”

童子回道:“家住龟兹城外,放羊为生。随父亲进城卖羊,看先生的诗写得好,忍不住念出来。”

岑参又问道:“小郎君怎么会认识汉字呢?”

童子答道:“我父亲所授。”并从怀里掏出一本书,上面是用回鹘语书写而成。

岑参不识回鹘文,于是问童子,这是一本什么书。

童子答道:“这是《论语》,是我爷爷用回鹘所写。爷爷言道,书中自有很多道理,要我好好读。”

岑参听罢激动万分,向元载高兴道:“不想西域边陲蛮荒之地,也有人深受圣人教化。”

“确实难得!”元载点头称赞。

此时,从人群中钻出一个大汉,满脸络腮胡,一身肌肉。如果童子不说那是他的父亲,元载还以为是张飞来了。

岑参和元载上前,向大汉拱手行礼。

大汉连忙还礼:“不知小儿何处得罪两位,不让他走。”

岑参笑道:“阁下多心了。我们是高兴能在这荒莽之地,教孩子圣人之道,真是难能可贵啊。”

大汉一脸懵懂。

童子忙将墙壁上的诗给父亲看,又把刚才他们之间的对话,说给父亲。

大汉听罢,恍然大悟:“鄙人世代读书,因战乱不得已流落到此。就算生活困顿,亦不敢不读书。可惜生活贫寒,所读书有限,有愧于先人。”

岑参忙道:“富贵自有天数,然公坚持诗书传家,已是难能可贵。”

元载看大汉和他儿子都是两手空空,想必羊都卖出去了。于是道:“我看两位生意做完了,不如借店主人一方宝地,吃杯酒再走。”

大汉有些犹豫,童子眼中满是期望。

店主人好客,忙道:“应该、应该,老朽能见到这么多的故土之人,甚是高兴。请一定要到里面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