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九十章 变故

杨国忠仔细一瞧,来人竟是李林甫另一个心腹,“罗钳吉网”之一的刑部郎中罗希奭(shi),倍感惊讶。

因罗希奭与李林甫有姻亲关系,罗希奭的族人娶了李林甫的外甥女。且自天宝初年至今,韦坚、皇甫惟明、李适之、柳勣、裴敦复、李邕、邬元昌、杨慎矜、赵奉璋等皆丧命于他的手中。

“足下与右相相处和睦,却为何转投我这里?”杨国忠问道。

“良禽择木而栖,右相老矣。我不过是从天下群贤之后而已。”罗希奭爽快的回答道。

杨国忠出身卑微,最喜有人别着法奉承他。因觉得罗希奭说的不错,笑道:“足下如此明事理,不妨在我麾下委屈一段时间。他日待我雄飞高举的时候,不会忘记你的功劳。”

“多谢。”罗希奭欣喜之余,躬身叉手道谢。

罗希奭会看眼色,见杨国忠和安禄山还有要事要谈,主动从中军帅帐你退出去。

安禄山等罗希奭走后,出声说道:“听说王忠嗣的女婿元载,在前些日子与你闹了矛盾。”

杨国忠摆手道:“此事不提也罢。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他日我定要他好看。”

“我正要说此事。”安禄山耐着性子劝道,“眼下我们的首要敌人是李林甫,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和长安城其他实权人物发生冲突。再说就算你有心,贵妃娘娘和秦国夫人同意吗?”

杨国忠听了,闷不做声算是默认了安禄山的话。

此行目的已然达到,杨国忠还要回去复命。在和安禄山就对付李林甫的问题上探讨了一会儿,便动身返程。

杨国忠前脚刚走,安庆绪后脚从帅帐的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父亲,杨国忠要父亲捏造李林甫和外族的罪证,父亲为何推诿不办。”安庆绪问道。

“为父乃是堂堂的三镇节度使,捏造个把证据还不是在我翻手之间。”安禄山一脸自信,“不过,我必须十分谨慎处理此事。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做这种事。”

安庆绪点头道:“朝中目前局势三分天下,而这三分又势力均等。越是均等,越不容易打破。这样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笼络人才。”

“你开窍了!”安禄山满意的点头。

父子二人在帅帐内相对而笑,大唐的天下仿佛就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且说安禄山为了表示对天子的敬意,又故意在在长安附近止步不前暂歇一日。重整军容军容,再入京献捷。

皇帝李隆基得到奏报显得异常高兴,特派元载率左龙武军百余名士兵。前往长安城外的枫树林,迎接安禄山。

元载领了君命,回位于大明宫东北角的左龙武军大营点了上百名精锐。率领这批精锐,前往枫树林迎候。

过了一盏茶,安太玄远远的看见一列竖着一面大纛旗,上面写着“安”字,便知是安禄山来了。调转马头,拍马告诉骑着马正在树下小憩的元载。

元载听了汇报,笑道:“待会儿你与我前去迎接,不管安禄山怎么夸你,你都要虚心接受。还要露出笑容,越高兴越好。”

安太玄悟性十足:“不就是让我藏拙嘛,记下了。”

元载不禁点头,没想到安太玄这么年轻就能弄懂他话里隐含的深意。

等真的见到安禄山,安太玄果然像元载说的那样,面对安禄山的交口称赞,面露喜色。

安禄山初见安太玄以为遇到少年英才,见安太玄一点定性都没有,于是打消了笼络的念头。

元载在心里时刻把安禄山列为头等危险分子,果不其然,安禄山到了之后,就给元载一个个大的惊喜。

事情还要从安禄山到京后的第七天说起,那天放假。元载却没能歇息,因为太子李亨老来得子,他的宠妃张婕妤诞下了一个龙儿。

作为李亨的女婿,元载不得不随着李清漪前往东宫。

不料,刚出门就正好遇到内侍张韬光。

张韬光向元载,传李隆基口谕:“兹尔左龙武军将军兼飞龙使元载,速到宫中见驾,不得有误。”

元载跪地谢恩,接过圣旨后,请李清漪代为转达对太子的歉意。

李清漪道:“夫君只管去,妾身代为转达便是。”

元载这才随张韬光进宫,觐见皇帝李隆基。

刚到兴庆殿,刚行跪拜大礼,还没来得及说祝词。

李隆基大手一挥:“免了。元卿,朕命卿即刻率左龙武军包围户部郎中王焊的府邸,捉拿王焊和邢縡(zai)到案。其府上一干人等,拘捕到狱。如遇反抗,格杀勿论。”

元载当时没动,在心里略微迟疑一下:“擒拿朝中大臣要相应的诏书,怎么不见陛下拿出。”

李隆基丝毫不给元载喘息之机,喝道:“这是口谕,立刻执行。”

“臣遵旨!”元载得令后,却没有动身,他在等调兵的虎符。在大唐长安城,没有调兵的虎符,休想调走一兵一卒。

谋反除外!

高力士从袖子你拿出虎符,分了一半交到元载的手中。

元载接过虎符,立刻告退。出了兴庆宫,骑着坐骑叱拨赤飞奔左龙武军大营。到大营后,换上明光铠,同时亮出虎符,急调骑兵三百赶往王焊的府邸。

话说这王焊是何来历,竟然惹得皇帝大怒。他本不足为道,但是他的哥哥大有来头。他的哥哥叫王鉷(hong),根据皇帝的宠爱程度,他排第二。第一是李林甫,第三是杨国忠。这位仁兄之所以得到皇帝如此隆宠,还是因为他特别会捞钱,赤裸裸的与民争利。

他到底嚣张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他的儿子王准,曾经跑到皇帝长女永穆公主府上撒野,逼着永穆公主做饭,驸马劈柴。永穆公主竟然不敢到皇帝面前哭诉,只是咽下这口气。

至于王鉷本人前面也提到过,他是新一任的御史大夫。只可惜屁股还没坐热,就要滚下来了。

元载在飞奔的路上,用脑子仔细想过之后,认为这事儿一定和杨国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