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朝会

李隆基,大唐历史上的第九位皇帝。他身穿龙袍,头戴冕冠,迈着四方步缓缓进入含元殿,在群臣的山呼声中,坐上属于他的龙椅。居高临下俯视群臣,有一种天下尽在掌握的自信。

现年六十二岁的李隆基,纵然贵为天子也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如今的他已是两鬓斑白,不复当年。自去年开始,李隆基似乎更加的怠慢朝政。一切政务都交给了李林甫在打理,他则是终日与贵妃杨玉环在梨园欢乐。

李隆基道:“右相,前些时日朕命你于天下各郡县,延揽通一艺之人来京师。不知处理的如何?”

李林甫出列奏道:“启奏圣人,臣已办妥。各郡县所献人才到京后,臣恐山野之人、不学无术之徒随意进入朝堂有碍观瞻。于是委派吏部尚书并御史中丞前往以诗书礼乐考试,却无一人通过。足见天下有识之士,皆为陛下所用矣。”

李隆基听了,满意的点头夸赞李林甫办事得力。

元载心里在想:“考试题目肯定都是你们选的艰涩的题目,能轻易考过才怪。估计是李林甫怕陛下听到关于他的不好的声音,故意用这一招阻挡那些人入朝面圣。”

正想的时候,刑部尚书萧炅出列奏道:“播川太守皇甫惟明、韦坚兄弟被贬之后对陛下颇有微词,言语间大不敬之语。恳请陛下明断。”

李隆基对他们早就失去信心,冷声道:“这些逆贼,朕原本宽恕他们。不想他们竟然不念朕之恩德,反而心生怨怼。真真是岂有此理,可恶至极。”

李林甫立刻见缝插针,奏道:“这些人图谋不轨,不顾皇恩,死不足惜。陛下不值得为这种人生气,保养龙体要紧。”

李隆基问道:“何人可出去处理这些人?”

李林甫道:“罗希奭忠心为主,可堪重任。”

元载听到「罗希奭」这个人的名字时,吓得身体一颤。一个征战四方的大将最惧怕的不是吐蕃王子那样的强敌,而是害怕罗希奭这样的刀笔吏。

罗希奭和吉温二人都是李林甫麾下爪牙,并称「罗钳吉网」。罗希奭这样的小人凶狠残忍,一旦咬住你就像饿狼似的撕咬。

李隆基却对罗希奭十分欣赏,赞同道:“就依卿所奏,命罗希奭为御史,出京为朕公干。”

“臣遵旨。”罗希奭出列谢恩。

元载偷偷的瞥了眼太子李亨,见他面不改色,心里不由得佩服。韦坚兄弟可是太子的大舅子,太子却无动于衷,光这份气性都挺厉害。

这两件事处理完毕,终于轮到出征小勃律国的事情。

此次出征的主帅是高句丽人高仙芝,他是风尘仆仆从西域赶回来,参加今天的大朝会。

李隆基命高仙芝出列,说道:“传朕敕令命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征讨小勃律。内侍边令诚,担任监军。左龙武军中郎将元载随军出征,协助你征讨小勃律。”

“臣遵旨谢恩。”高仙芝跪拜道。

元载连忙出列,口称遵旨。

李隆基道:“三日内,高卿、元卿就要离开长安城,返回安西四镇。朕来不及为你们践行,在这里祝你们凯旋而归。至于俘虏,都交由元卿返回长安复命时,全部给朕带回来。”

“臣领旨。”元载道。

接下来又议了几件事,但都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

大朝会结束后,李隆基又在宣政殿继续接见了高仙芝、元载和边令诚,还有一名在大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陌刀将,李嗣业。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身长七尺,力大无穷,人送外号“神通将军”。现任中郎将之职,他是被高仙芝带入长安朝见陛下。

宣政殿内,四人在李隆基面前盘膝而坐,认真聆听皇帝圣意。

李隆基慨然道:“自小勃律叛唐至今,几任安西节度使数次讨伐,皆不能胜。今朕命卿等讨伐,务必打败小勃律。待凯旋之日,朕亲上丹凤楼为卿等接风。”

四人立刻齐声回道:“请陛下安心,臣等必竭尽所能,讨灭小勃律。”

李隆基指着元载,对高仙芝道:“高卿,这是朕为你挑选的另一名前锋,名叫元载字公辅。曾随四镇节度使王卿西征,在打败吐蕃、吐谷浑之战中,厥功甚伟。希望高卿善用之,不要因为他是王卿的女婿、朕的孙女婿就纵容。”

“臣领旨。”高仙芝道。

高仙芝接着扭头看向元载,叉手的同时口称“幸会”。

元载同样还礼,也很谦虚的说:“请多多指教。”

但两人都心如明镜,知道其实李隆基特别强调元载是他的孙女婿,并不是说给高仙芝或者是元载听,而是说给边令诚听。

边令诚听了这番介绍,面色顿时紧张了一下。显然他是听懂了李隆基的话,并且细品出里面暗含的意思。

高仙芝又指着李嗣业向元载介绍,并且说道:“此役李嗣业和元将军同为大军前锋,希望能精诚团结,完成陛下包围吐蕃之大略。”

元载和李嗣业齐声说“请放心。”然后互相见礼,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李隆基满意的点头,这正是他需要看到的场景。

说起此次讨伐小勃律的主帅高仙芝,正确的说法是他是高句丽人氏。高句丽并非高丽,他们之间不曾在任何的直接联系。只因有人经常把高句丽简称高丽,才会让人产生错觉,误以为这是同一个国家。

其实不然,两国在法统上面毫无关系。其离谱程度就相当于某抗中神剧,射瞎了太宗皇帝李世民一只眼睛那样离谱。

关于高仙芝的传记,记载在《新唐书·卷一百四十八·列传六十》。新唐书在编写的时候经常把某几个人合为一传,只有功勋卓著的人才会单独列传。

而整部新唐书里,只有少数几个人单独列传。

郭子仪算一个,在列传六十二。李光弼算一个,在列传六十三。更为有趣的是高仙芝的传记和自己的挚友封常清,以及哥舒翰同列一传。

史书记载高仙芝美姿仪,就是人长的很帅。元载初次和高仙芝见面,也认为史书的话有道理。高仙芝的确是相貌英俊,但是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疏离感,不似岳父王忠嗣那样和风霁月,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