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百三十四章 强渡

当元载和李嗣业率领前锋兵马抵达连云堡前面一座吐蕃人城堡时,都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一条婆勒川挡在吐蕃人筑造的城堡前面,恰好正值七月汛期,江水咆哮而过。原来老天爷是公平的,有一利必有一弊。

面对这条河面宽阔、河水湍急的婆勒川,元载和李嗣业竟然一时想不出可靠的办法。

李嗣业建议道:“不如扎木筏,夜晚偷渡到对岸。”

元载不赞成:“扎木筏的时间太久,旷日持久下去,粮草不济。况且扎木筏动静不小,让吐蕃人提前有了准备。万一夜袭不成,损失惨重不说,整个行军计划都会因此受到巨大的影响。”

李嗣业又建议道:“要不选精壮之士带着绳索过河,用绳索挂在两端,大军沿着绳索过河。”

元载还是不赞成:“我们过河人少,吐蕃人多且以逸待劳。一旦过河,被吐蕃人多欺负人少。死伤惨重不说,到头来等于白忙一场。”

“玛德!”李嗣业气得直跺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直接趟过江不成?”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嗣业无意中说的气话,却被来前军视察的高仙芝碰巧听到了。

“李将军说得好,我们就趟过江!”高仙芝抚掌大笑。

“我……我只是开个玩笑,主帅千万别当真。”李嗣业急得直摆手,生怕高仙芝采纳他随口说出的荒唐建议。

高仙芝笑道:“你别误会,我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我通过仔细观察婆勒川的水流情况,认为直接渡河的方法最合适。”

元载和李嗣业面面相觑,心里都想:“难道主帅是疯了?真敢这么干。”

高仙芝回身道:“李将军、元将军,我军生死存亡在此一战。本帅命你们祭奠河神之后,便亲自带头行军直扑对岸。一旦登岸,立刻攻打吐蕃城堡。”

军令如山,不容质疑。

元载和李嗣业拱手道:“请大帅放心,我等必定攻下吐蕃城堡。”

高仙芝颔首称好。

婆勒川,现在叫瓦罕河。正值七月,河水喘急。

唐军其余两路,暂时没有抵达婆勒川。

高仙芝却觉得不能再等,因为他发现吐蕃军正在集结。必须趁吐蕃军尚未集结完成,进攻河对岸的城堡吐蕃军。

生死存亡就在一瞬,高仙芝不能犹豫。

他命人备下了三牲祭品,带领兵士祭祀河神。

祭祀完毕,又命元载和李嗣业挑选军中精壮之士,为先登死士。于明晨在杨铣和李嗣业的带领下,朝着河对岸突击。

谁都知道河对岸吐蕃军人数很多,河水又如此湍急,正是九死一生。

挑选出来的两百先登死士,每人登记在册。

名册打头的就是元载和李嗣业。

录册后,死士们每个人饱食一顿,安静待在一个地方休息,等着五更时分突击。

元载睡不着,他端坐在一块大石上,抬头眺望对岸的城堡。发现竟然只有少数吐蕃兵监视唐军,其他人不见踪迹。

“也许是因为他们认为唐军没本事渡过眼前宽阔河流的缘故吧。”元载心里这样想。纷乱的思绪不由得飞向万里之外的大唐长安城,飞到王韫秀的身边。

想到王韫秀,元载又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和王韫秀的相识再回顾一遍。心中微微生出暖意,嘴角微微上扬挂着幸福的笑容。

而在不远处躺着睡觉的李嗣业,竟然已经鼾声阵阵。

“难道李嗣业不怕死吗?”元载被这阵鼾声打乱了回忆,不恼反笑。

元载在心里暗暗佩服李嗣业的沉着冷静,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河水?野营?求生!”元载忽然眼前一亮,一个疯狂的想法萦绕心头。

次日三更时分,元载和李嗣业点齐两百先登死士。并饱食一顿,随后屹立在婆勒川的岸边。

李嗣业端着碗,面对着死士们,慨然道:“将士们,本将手中端的不是酒,而是滔滔不绝的婆勒川河水。我们胸膛里流的不是血,而是大好男儿的一腔豪情。今日就让我们用一腔豪情,就着滔滔江水一饮而下。踏破婆勒川,打败吐蕃军。”

他拔出小刀划破手指,让血水流入碗内。然后一饮而尽。

元载和其他将士都照着李嗣业那样做,然后喝光了碗中的血水。

众人正要摔碗之时,却被元载叫住:“娘的,你们别把碗摔了。我们回去的时候,还要拿它装钱呢。”

此话一出,惹得在场众人哈哈大笑。

笑声驱散了心中的恐惧,目标就在前方。

五更天时分,高仙芝登上某处高地,亲自擂鼓助战。

山上几面大鼓同时敲起,咚咚咚的声音响彻山谷。似惊涛拍岸,风卷残云。

“出发!”元载把手一挥,死士们出征。

元载和李嗣业打头阵,左手树杈,右手握唐刀,背上背陌刀,第一个踏入滚滚的江水中。走在河水最浅的地方,用树杈抵着身体一侧,缓慢的走向河对岸。

这招是元载想出来的。

他在晚上晚上观察河水时,忽然想到自己以前看过一些类似的节目。有很多过河片段,其中就包括用树枝作为支撑点,度过宽阔的河流。还有用绳子绑着石头,测算河水的深浅。

元载昨晚一夜没睡,耐心的寻找婆勒川可能的渡河位置。功夫不负有心人,真的让元载找到了。并且连夜赶制好树杈,给唐军其余将士。

其实元载身怀武功,又会轻功。完全可以凭借其巧妙的轻功飞过婆勒川到达河对岸,但元载为了体现同甘共苦的精神,并没有使用轻功,而是与众将士一同用那种滑稽的方式过河。

不可以脱离自己的队伍,否则你不是合格的统帅。这一直至理名言的提出者,正是王韫秀的父亲、元载的岳父王忠嗣。

河对岸的吐蕃兵,看到唐军这么滑稽都笑出了声。他们认为唐军用那样滑稽的方法根本过不来,因此没有太多的防备。

轻敌大意,会让他们付出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