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七载(748年)十月初,元载在历尽艰辛终于抵达陇右的鄯州城。
到了之后,即刻前往节度使府,拜见陇右节度使哥舒翰。
昔日不甚和睦的两人,却因为一个人、一个共同目标携手同行。
哥舒翰见元载风尘仆仆的样子,说道:“元老弟一路辛苦,还是休息一段时间再到临洮军任职吧。”
元载摆手道:“愚弟奉陛下之命前来协助贤兄攻打石堡城,岂可怠慢。请贤兄准许小弟前往临洮军,早日入职也好早日为兄效力。”
哥舒翰听了,沉思一会儿,说道:“也好。讨伐吐蕃,夺取石堡城之事的确迫在眉睫。有劳贤弟出力,助愚兄立此大功。”命人为元载带路,去见临洮军使杨景晖。
元载谢过哥舒翰,离开节度使府随哥舒翰派的人一同前往临洮军。
杨景晖在王忠嗣时期,便是临洮军使。为人豪爽、有侠气,见到昔日顶头上司的女婿元载,表现得很高兴立刻派人为元载安排了住处。并且详细介绍了临洮军的一些情况,让元载很快掌握了临洮军的基本情况。
临洮军是陇右节度使麾下军力最强的一支的军镇,有兵一万五千余人,马八千四百匹。长期驻扎在鄯州城,肩负保护陇右节度使府的重责大任。
元载还打听到挚友李晟已调任河源军使,距离杨铣所在的临洮军有一百多里。另一个好友,王难得充任白水军军使,在鄯城西北二百三十里的位置。
也就是说哥舒翰此次夺取石堡城,打算全部用新生代将领。这固然是基于现实的不得已举措,也是因为王忠嗣麾下的老一辈将领都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不是哥舒翰能够随意调动。
数日后,哥舒翰单独召来元载:“贤弟曾随王公待过陇右,还在金银滩打败过吐蕃军。不知对夺取石堡城有何独到的建议?”
元载沉思片刻,回道:“我岳父在任之时,很是反感夺取石堡城。只因该地形势险要,夺之不易,守之困难。不过我岳父并没有放弃夺石堡城的想法,相反经过长时间的考虑想出过一套战略。”
“哦?快快讲来。”哥舒翰的兴趣一下子被吊了起来。
元载道:“若是只顾着夺取石堡城,则必然遭遇吐蕃倾国之力攻城。董延光等辈不解其中奥妙,因此落败。我岳父认为想要夺取石堡城,必须侧面迂回钓出吐蕃的主力并且拖住。再派一军为奇兵,袭占石堡城。”
哥舒翰闻言一喜:“侧面迂回的话,该从何处下手?”
元载手指地图上的一个点,回道:“甘子河城。”
哥舒翰抚掌大笑,叫道:“妙哉!妙哉!王公的想法与我果然不谋而合,我正有此意。只是夺下甘子河城之后,便是寒冬腊月,谁能守城呢?”
元载终于了解到哥舒翰召他前来的用意,于是挺身而出:“如若贤兄信任,小弟愿为守城官,为贤兄守好甘子河城。”
哥舒翰握着元载的手,欣然的点头同意。
甘子河城目前还在吐蕃人的手中,但是夺下来易如反掌,正是唐军首个目标。
严格意义上说,甘子河城不算城而是一座小城寨。而是吐蕃军在西海东岸修筑的要塞,专门用来遏制和监视吐谷浑部落。
在甘子河城的西南面是西海(今青海),东南面是金银滩草原。西面是吐谷浑大部分部落聚集地——牛心堆。
天宝五载的时候,王忠嗣曾经抵达过这座城寨,不过没有攻打。而是引诱急于报仇的吐蕃军来到他预先设定的战场,进行决战。
现在哥舒翰想要举兵攻打甘子河城,是为了实现步步蚕食的战略意图。从西面蚕食吐蕃领土,同时西面又是吐谷浑部落,战斗力没有吐蕃正规军强。
避强就弱,迂回包抄,正是哥舒翰在努力实践自己和王忠嗣的大战略。
十月十八日,哥舒翰正式对吐蕃用兵。
以临洮军为前锋,白水军为左翼,河源军为右翼,自领安水军为中军主力。起兵三万之众,自鄯州城出,攻打甘子河城。一路所向披靡,于二十八日攻下甘子河城。
由于时间接近十一月份,天寒地冻,物资运输困难。哥舒翰不得已退军,留元载领临洮军三千军,镇守甘子河城。
一日,元载裹着棉被,登高而望远。见到处是厚厚的积雪,很多地方甚至出现大面积结冰。
这种情况,对于天生耐寒的吐蕃人很有利,对唐军极为不利。
元载意识到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一个好办法,才能守住这座甘子河城。单凭这样的城寨,是抵挡不住吐蕃的大军。
“传我将令,诸军将士从附近收集柴草,埋在甘子河城周围。”元载下了一道奇怪的军令。
麾下众将士都不解其意,还是坚决的执行了。谁都知道元载的岳父王忠嗣是为了将士性命而被人冤枉,才被贬到地方当太守。他们对王忠嗣心存感激,自然而然就投射到元载的身上。
尽管元载才来不到半个月,军令一旦发出就会得到强有力的执行。这是元载的优势,也是李隆基忌惮的原因。
一连数日,元载亲自带着唐军在甘子河城附近积雪处,埋藏柴草。
事情完成后,元载又命人将猛火油灌满盛酒的瓮中,并放在抛石车附近,没有他的命令不得点火投放。
元载觉得这样还不够,又带头制作菱形铁针撒在城寨附近小片区域,还在菱形铁针上涂毒。元载坚信吐蕃大军一定会来攻城,这些东西迟早用得上。
甘子河城似一座孤城悬在山上,想要攻打甘子河城必是四面包围。将这些撒在城堡周围,都不是闲着没事干。
刚完成不到五天,到了十一月初。
天上下起了鹅毛似的大雪,四周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就在这时,负责瞭望的士兵敲响了警钟。守城的三千唐军士立刻或登城,或把手城寨门口。个个严阵以待,因为吐蕃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