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以太子李亨为首的和皇帝李隆基分道扬镳,屯兵在马嵬驿。又成功和元载汇合,得到了元载传的假口谕,便可以光明正大的开始下一步行动。
李亨道:“大军留在此地,无险可守。需要迅速离开,不知何处最合适?”
元载提议道:“我们可以北上前往奉天县,在那里整顿人马补充辎重粮草,再往北继续推进。”
李亨又道:“小王及二子麾下禁军逃散大半,难以再战。全靠贤婿麾下禁军替小王开路,保护北上。”
元载心里寻思:“这是太子在点我,说我掌握了全部禁军。”叉手告道:“臣婿单独率领的飞龙禁军和右龙武军,指挥上多有不便。”
然后进一步请求道:“请殿下恩准,允许我只单独领飞龙禁军,右龙武军请另择一人统领。到时我们分工协作,协同并进。”
李亨等的就是这句话,但不好马上就同意。
“这样不好吧。两支禁军都是贤婿的部署,再交给他人恐怕不合适。”李亨只提不合适,却不提指不指挥的动。
反正禁军的一半指挥权名义上先握在手里,后面的事后面再说。
元载道:“两支禁军互不隶属,臣婿难以同时兼顾,还是另选一人统帅,比较合适。”
李亨这才道:“李俶要率领小王麾下禁军保护众人家小,就由李倓接替右龙武军的指挥权。但是李倓带兵经验尚浅,还需要听贤婿的安排。”
李倓站出来应了一声“是”,又向元载抱拳施礼。
元载回礼。
不要在这个时代奢望君臣一体,同心同德。人家对你好,说不定开始在你背后拉清单。独掌兵权是大忌,与其等到别人使绊子,导致自己被动交出兵权,不如主动交出来。
除此之外,元载还知道别看现在李亨一口一个贤婿,那是因为现在所有的军事力量都是他的兵马,李亨才这么客气。等李亨到朔方,就不是这么回事。
不趁早夹着尾巴做人,就等着自己给自己挖坑埋人吧。
且说众人在马嵬驿休整两日,再动身北上。
却在休整的第一日,便有皇帝使者来到军中,求见太子。
李亨出帐迎接,见来人是左相韦见素,心里不禁忐忑起来。
韦见素此来不仅带来了皇帝委任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诏书,还带来了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和冕服。
“传陛下口谕,希望太子看在陛下年老的份上,继承帝位,率领大唐百姓平定逆胡安禄山。”韦见素说罢,两名太监上前,手中各自捧着冕服和传国玉玺。
李亨见了,嗷的一嗓子哭了出来:“小王安敢做这等僭越之事,只因百姓执意挽留。小王为了大唐的千秋基业,逼不得已留了下来。如今贼势浩大,小王不得空觐见陛下,待贼情平定,就亲自入蜀觐见陛下。”
韦见素道:“陛下也知殿下孝心,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正因如今贼势浩大,更需要太子站出来统率大唐百姓,平定叛乱啊。”再请李亨接受。
李亨毅然道:“小王绝不为此等不忠不孝之事,若韦相公认为小王说假话,小王愿死于韦相公面前,以明心志。”说着话就往书案前撞去。
元载和李俶眼疾手快,双双将李亨拉住,不停的劝。
韦见素忙道:“殿下既如此说,微臣这就回话。千万保重身体,大唐还需要殿下拨乱反正呢。”说罢,从帅帐退了出来。
元载为了追韦见素从帅帐里出来,大声叫住:“左相慢走。”
韦见素回头见是元载喊他,请两个太监先行一步,他随后赶到。
元载走到韦见素身前,低声道:“我有一事相问,烦请借一步说话。”
韦见素点头同意。
元载引韦见素出马嵬驿,到无人的官道上,问道:“陛下是不是得知广平郡王和我带走了部分禁军的家小?”
韦见素道:“公辅老弟真当丽景门是吃干饭的。你们前脚带走,丽景门后脚就知道,并上报陛下得知。”
元载又问:“陛下为何不追回呢?”
韦见素道:“哪有这样的做法。平白得罪禁军,还会引起太子的猜疑。”
元载道:“兄保护陛下入蜀,其功不小。但韦兄切不可在陛下面前提及太子,不然引起陛下的猜忌。”
韦见素笑了笑:“这还用说。太子方才这么卖力,愚兄看了都感动。贤弟今日辅佐太子,他日前程无量。一切好自为之,再会。”
“再会。”
韦见素带队离开马嵬驿,回报皇帝。
元载伫立在山丘上,目送着韦见素及其队伍的远去。
回到中军帅帐,入内见到李亨一个劲儿的喝茶,也不敢问原因,下意识的看了眼站在一旁的李俶。
李俶倒也不讳言,直截了当的道:“父亲这是被吓的,一个劲儿的灌安神茶。”
话音未落,李亨道:“你别觉得好笑。陛下的手段,为父可是亲身经历过。当年三王之死的惨状,为父现在回想起来都不寒而栗。”
有些阴影留在心里,真是一辈子都抹不去。
元载笑道:“陛下确实不是真心让位,只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倘若再有人提出让位殿下,陛下就可以说,我早就让过了位,不是我不给,而是太子不要。”
李亨一听,气得把茶杯重重的搁在桌上。叫道:“这种掩耳盗铃的把戏,真是无聊至极。”忽觉自己失言,再看周围皆是自己心腹,便放下心来。
元载道:“这可不能当成无聊的事情看待,陛下这是在阻止殿下登基成为一代明君的可能性。日后想要登基,必须要经过陛下这一关。否则被视为名不正言不顺,很难号令天下臣民。”
这样一说,李亨的心又紧张起来。
李俶附和道:“妹夫的话很有道理,父亲不得不早做安排啊。”
“安排?怎么安排!”李亨郁闷极了。
“劝进。”李俶道,“父亲迅速悲伤抵达朔方,再得到朔方诸将的劝进,便可登基为帝。”
李俶把话说完,示意元载接过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