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安禄山起兵造反以来,天下局势风云突变。在以郭子仪、李光弼、张巡等为首的忠义之士殊死搏杀之下,局面终于转向有利于唐廷的一面。
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击败史思明,切断了河南和范阳叛军的道路。两人正积极谋划,准备一举攻克范阳。
在南方,阿史那承庆等将短时间内无法突破由鲁炅所率领的南阳军。无法突破南阳,也就意味着无法切断大唐和江南的联系。
在东南方,令狐潮等将也无法过张巡死守的雍丘。就算过了雍丘,还有许远镇守的睢阳城。他们合力保住了江南赋税之地,为最后击败叛军提供了经济基础。
局势可谓一片大好。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潼关守将哥舒翰和右相杨国忠之间爆发一场激烈的冲突。
杨国忠地痞流氓出身,毫无政治远见,甚至连最基本的政治眼光都没有。前面因叛军来势汹汹,他安静了一阵。如今见局势朝向大唐,又出来作妖。
用现在的话说,有些人真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只敢窝里横。这种政客式的人物,历史上多如牛毛。很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鄙哉!
哥舒翰镇守潼关已有半年有余,潼关在他的治理下固若金汤。哥舒翰虽然抱病出征,又是把军务分给了下属。不代表这位能征惯战的大将,是那种碌碌无为的草包。
他深知叛军势大,只能固守潼关。等到其他几路人马获胜,再行出击才能收到奇效。
善于用兵的将领都能看得出来,杨国忠看不出来。他不仅看不出来,还惦记着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那就是兵权!
杨国忠和哥舒翰曾经有过一段很长时间的蜜月期,当然是指在安禄山还效忠唐廷的时候。
随着安禄山的造反,杨国忠已经不需要依靠哥舒翰,蜜月期随之结束。接踵而至的是,对哥舒翰的猜忌。
有小人对杨国忠进言道:“叛军是打着杀右相的旗号造反,现在的哥舒翰手握重兵。万一他学汉景帝时的袁盎劝说皇帝杀右相,以此削弱叛军的旗号,对右相可谓是大大的不利啊。”
杨国忠深以为然。立刻向朝廷上书,说潼关有失天下动荡,恳请陛下恩准募兵屯于霸上以备不时之需。
奏折到了中书省,不可避免的被左相韦见素看见,并告诉了元载。
元载看穿了杨国忠的意图,上奏道:“潼关乃是天下雄关。只要哥舒翰能够坚守不出,叛军是不可能进入潼关。一旦叛军进入潼关,别说万余人就是十万余人也无济于事。不如免了这些俗事,等着将财帛留着犒赏平叛有功的将士。”
玄宗大喜遂从了元载的话,不屯军于霸上。
百官退朝,杨国忠指着元载的鼻子骂道:“你串通哥舒翰,意欲何为?”
元载冷笑道:“右相不思安邦定国,总想着争权夺利。现在都到了什么时候,还想着这些花花肠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杨国忠气得直跺脚,却又拿元载没有办法。
这件事情很快传到了安禄山的耳朵里,他找来了严庄,告诉他此事,商量对策。
严庄笑道:“陛下这是天赐良机。陛下可派细作潜入长安宣扬崔乾佑兵少,不足为虑。再命崔乾佑在潼关前,只以老弱病残示人。唐皇昏聩必然中计。到那时哥舒翰从潼关出征,天下就是陛下了。”
安禄山大喜,从了严庄的妙计。派手下人潜入长安,大肆宣扬说叛军已经人心不齐,只剩下老弱病残了。
朝廷知道此事后,召百官商议。
杨国忠力主出战,一举消灭安禄山。
元载极力反对:“启奏陛下:安禄山三面出击虽然受制,但足见其兵强马壮。是绝对不可能只剩下老弱病残,这必定是诈术。春秋时期,楚武王领兵讨伐随国,故意以老弱病残示弱。当时随国大夫季梁就认为这是诈术,劝随公不要追击。然而随公不听,招致惨败。”
杨国忠道:“元载之言,大谬也。今天下顺逆已经知道了,安禄山三面受敌疲于应付。正因为如此,才会全是老弱病残。请陛下让哥舒翰出兵讨伐逆胡安禄山,一举平息叛乱。”
大臣们纷纷附议,只有少数人如李揆等同意元载的观点。
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听到大殿内响起爽朗的笑声。扭头一看,原来是元载发出来的。
元载怒极反笑:“下形势大好,乃是天下数百万军民苦战所得。贼情汹汹,贼势巨大。这个时候,不以平稳的方法稳定天下,却冒险出击,是大败的征兆。”
杨国忠奏道:“陛下,元载屡次违反陛下的意志,请陛下降罪。”
不少大臣附议。
玄宗冷了脸,沉声道:“元载毫无人臣之德,将其重打二十军棍,以儆效尤。以后不许入朝议事。”命人将元载押出了朝堂在外面打了二十军棍,然后由飞龙禁军抬回府。
元载回到府时,已经昏了过去。隐隐的听到哭泣声,睁开眼一瞧,见是自己的妻妾在哭泣。苦笑道:“不要哭,我这不是好好的。”
李清漪泣道:“夫君为大唐尽忠直言,也应该爱惜自己的身体才是。”
元载心痛道:“大唐的局势完了。”接着小声叮嘱王韫秀:“立刻按照我所说的收拾好,准备随时离开长安入蜀。”
王韫秀一言不发,只是点头便出去了。
李清漪终究是皇家血脉,不忍听到这句话,低声道:“当真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吗?”
元载重重的点头。
李清漪眼神一凛,又问道:“需要我通知大哥和三哥吗?”
元载摇了摇头:“广平郡王心如明镜,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你刻意前往,很可能被杨国忠在陛下面前诬告,反而情况不妙。”
李清漪气愤道:“杨国忠真是蠢的像头猪,到这个时候还想着夺权。”
元载苦笑道:“杨国忠精明着呢。你想一想剑南节度使留后是谁?便想明白了杨国忠的真实意图。这个该死的畜生,眼里根本没有大唐天下。”
李清漪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