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忠义和周万顷不顾“上司”高秀岩的劝阻,执意领兵试图夺回静边军镇。
一日晚上,大军在荒野上安营扎寨,放了警戒哨。
薛忠义和周万顷在中军营帐,商议行军路线。高秀岩作为主帅,却被晾在一边。
两人正激烈讨论之时,只听外面金鼓齐鸣,杀声震天。出营帐一看,只见四面八方皆是火把。
“敌袭!”
两人立刻上马,从容出寨迎敌。
然而当他们迎敌的时候才发现,情况不妙。叛军被唐军几路骑兵趁着夜色切割成了好几块,使得叛军互相都失去了联络。
薛忠义和周万顷渐渐感到不敌,于是立刻调转马头,趁着夜色想要溜走。刚逃到辕门,却听到有人大喊一声:“逆贼哪里逃!”
周万顷扭头一看,借着火光只见一员少年将军骑马直奔他而来。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调头就要走。
浑瑊同样借着火光看到周万顷,于是手持马槊带领亲兵一路尾随追赶。年轻气盛的他,不顾个人危险,直到斩杀周万顷于马前。
薛忠义见大势已去,伙同高秀岩带着残部仓皇逃往云中。
没得及逃出去的叛军,被郭子仪指挥各路大军将他们团团围住,生擒叛军达七千之众。至此,获得静边军大捷。
其后,郭子仪在北又成功的收复云中等地,更派骑兵大将公孙琼岩领骑兵夺取东陉关,完成了连通朔方和河东唐军的重任。
天下大势在此刻,却变得扑朔迷离:安禄山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登基事宜,无暇分心西进。
哥舒翰领唐军八万镇守潼关,军法极严又调度无方,以致上下离心离德。
元载得知此事后,入宫觐见玄宗。奏道:“哥舒翰病势沉重,无法统兵御敌。请陛下赐我一支令箭,前往前线取代哥舒翰统兵御敌。”
玄宗不许:“元卿拱卫京都,肩上担子不轻。如果元卿到前线御敌,谁来保卫长安的安全呢?”
元载道:“长安的安全有陈玄礼将军在,安全无虞。潼关乃是长安咽喉,更是整场战役干系所在,不能轻忽。请陛下恩准臣领兵前往,死守潼关。”
玄宗冷冷地道:“哥舒将军乃是大唐名将,定能克敌制胜。元卿还是管好自己的事情,不用再操心此事。”
元载只得躬身退出大殿,离开兴庆宫回府。到府之后,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长吁短叹。
王韫秀捧着茶来书房,见元载在那里止不住的叹息,好奇的问原因。
元载便把白天在兴庆宫里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王韫秀。
王韫秀道:“夫君被陛下训斥是不可避免。夫君只顾着国家安危,完全忘了自己不可能去统领边军。”
“为何?”元载不解。
王韫秀道:“夫君是禁军大将,手握数千禁军,威望素著。如果再去潼关统帅边军,陛下可就很害怕了。如果夫君振臂一呼,长安城唾手可得。”
元载恍然大悟,再也不在玄宗面前提自己统兵御敌。
不久之后,一则好消息传来,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二人在常山郡把事情办得有声有色,已有十多个郡归附大唐。
玄宗大喜,派人宣慰颜氏兄弟。
使者还未到,颜氏兄弟还没停住策反的脚步。他们派了一位少年去劝说贾循。
贾循何许人也,范阳副节度使,安禄山的心腹大将。能被安禄山留下守卫老巢的人,可以说是绝对的铁杆心腹。
那么,谁有胆子敢去说服贾循呢?
此人名叫马燧,字洵美,汝州陕城人。少年时曾与兄长们一起读书,马燧认为国家危难,应该学习武艺保家卫国,于是奋发图强,兼修文武。
后人将马燧、李晟和浑瑊,并称大唐中期三大将。
不过,马燧因出身不高,目前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尉。
颜杲卿看马燧有大智大勇于是派他冒死前往,游说贾循反正。
马燧欣然同意,扮作挑夫潜入范阳。在范阳的时候又花钱扮作给节度使府上送菜的菜农,频繁出入于节度使府。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成功接近贾循。
当贾循从马燧口中得知马燧的真实身份时,大吃一惊。面有怒容,暗暗佩服马燧的胆量。
贾循道:“汝敢来节度使府,我甚是佩服。不知阁下有何话说?若是说不通休怪我剑下无情!”言讫,拔出佩剑插在马燧的眼前。
两人相距不过数米,如果马燧此时拔出剑,能轻而易举的杀死贾循。
马燧却没有选择那么做,而是哈哈大笑,笑得贾循心生疑惑。
大笑过后,马燧道:“我奉颜太守之命到此,本就抱着必死的决心。岂会害怕区区的长剑一柄。公还是留着此剑,自刎用吧。”
贾循冷笑道:“汝好生放肆,竟然敢当着我的面,说我会自杀。”
马燧道:“安禄山之为人,公岂会不知。似严庄、高尚等辈皆安禄山之佐命元勋,尚且自身难保,何况是公!公奉安禄山之命镇守范阳,范阳乃是安禄山的根本,安禄山岂会真心实意的信任公。听闻安禄山已经攻陷洛阳,似乎隐隐有僭越之行为。一旦他根基稳固,岂会放过公。昔日汉高祖和萧何的故事,公应该知道。以萧何与高祖之亲密尚且怀疑,何况是公。”
贾循听了,心中烦闷仔细一想,又觉得十分在理。
马燧又道:“天下谋略在于先谋己,再谋敌。安贼虽一时得志,后必覆灭。公深知富贵长久之道,应该懂得顺势而为的道理。我的话说完了,剩下的事情全看公自己决断。”
贾循叹息道:“我固知安禄山不能成事,但是我若举众归附大唐,会不会被安禄山所记恨,而引军攻打。范阳守军薄弱,恐怕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马燧道:“听闻郭子仪大军已经收复云中,颜太守也在常山举事,还有如平原郡太守颜真卿等人响应,天下局势已经看出顺逆。只要公肯举事,剩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贾循收剑回鞘,待马燧为座上宾,并与之同谋将范阳献给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