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一十六章 晋阳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正月初五日,安庆绪登基称帝,年号载初。

不久之后,为安禄山发丧,并假传遗命,将段皇后和安庆恩一并给安禄山殉葬。

安思霖携婢女康维娅离开了洛阳,从此了无音讯。

安庆绪即位后,大加封赏群臣,以此笼络群臣之心。

却独独少了一个人的封赏。

忽然有一天,安庆绪单独宴请严庄,以答谢他拥立之功。

严庄却劝道:“陛下初登大宝,群臣的封赏都是小事。应该极力封赏史思明,使其还朝见驾。”

安庆绪不以为意,应付道:“史思明羽翼已丰,难以与之为敌。只要他不表面反叛朕,朕也就不追究。何必再封赏史思明,只是浪费财物而已。”

严庄大吃一惊,谏道:“真也好,假也罢,都要做个样子给天下臣民看。不能让群臣误以为陛下刻薄寡恩,不念旧情。”

安庆绪只装作没听见的,饮酒作乐。

严庄万没想到安庆绪刚夺得皇位,就变了个样子,大失所望。

席上安庆绪将国事全交给严庄,并称呼严庄为兄长。

严庄又是一阵厌恶,君不君臣不臣,完全不成体统。

至于李猪儿的下场,他获得了“自由”。

在安庆绪为安禄山发丧后,便赐予李猪儿自由。

赐李猪儿殉葬先帝,真是莫大的荣耀。

或许李猪儿想过兔死狗烹的下场,但是他忍受不了安禄山的责打,终究没有力气想以后的事。

却说史思明等了很久,就是不见朝廷赏赐。气得破口大骂:“安庆绪小儿,竟然如此藐视于我。”自此开始有了自立之心。

不久,史思明将范阳据为己有,大肆笼络安禄山的旧将。

安庆绪对此懵然不知,依旧在饮酒作乐,不复昔日“英明”。

安庆绪可以犯蠢,严庄却清醒异常。

为了测试史思明的忠诚,严庄借安庆绪的名义,下敕令命史思明率部进攻唐北都晋阳。

同时下敕令给大将蔡希德,命其率军支援史思明。

蔡希德生性耿直,是安禄山的爱将。对于政局一窍不通,真以为是安禄山让安庆绪继承大位。作为在外的大将,蔡希德几乎是第一个宣誓效忠安庆绪。

严庄派这么一个人给史思明打下手,用心可想而知。

史思明不笨,自然看出严庄的用意。

目前摆在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选择不听敕令,选择和安庆绪对抗。另一条是听敕令,率军攻打晋阳城。

他就怕自己出去的时候,安庆绪来个后院起火,那可就惨了。

史思明犹豫不决,于是找来了心腹乌承恩商议此事。

乌承恩是史思明老上司乌知义的儿子,乌知义当年对史思明有恩。

史思明在攻打乌承恩镇守的信都的时候,手下留情不仅没杀乌知义,甚至没对信都百姓像其他地方那样大肆杀戮。

自此之后,乌承恩成为史思明的心腹,史思明有事就找他商议。

当史思明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后,乌承恩道:“安庆绪虽是黄口小儿,但先帝旧部对安庆绪尚效忠。若节度此时起兵对抗,不是明智之举。而李光弼与安庆绪相比,好比猛虎之于小猫。节度应该先除掉李光弼,巩固河北才是上策。至于安庆绪则不足为虑。听说他夜夜笙歌,不日必自败。”

史思明深以为然,遵照敕令。留乌承恩守范阳,自领兵与蔡希德合兵一处,号称十万大军,扑向李光弼镇守的晋阳城。

李光弼和镇守的晋阳城,将面临空前挑战。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二十日。

叛军在严庄的授意下,以史思明为帅,蔡希德为副帅进攻太原。

叛军大将高秀岩自大同军南下,蔡希德自上党郡北上,史思明自领军从博陵郡西进,牛廷阶从范阳郡出发。

四路大军齐头并进,合计十万会攻太原。

严庄的战略意图是先夺取河东,再攻打朔方,切断大唐和回纥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在凤翔的唐廷,形成包围之势。

如此一来,李光弼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闻知叛军将至,李光弼升帐议事。

有将领道:“叛军势大,我军兵少。应该修筑城墙,抵御叛军。再向郭子仪将军求援,再行反击。”

李光弼道:“太原城方圆四十里,而敌军将至。此时修筑城墙,徒耗人力。若我等正在修城时,敌军忽然抵达。以我军疲惫之众,抵抗叛军精锐之师是自寻死路。”

其帐下爱将郝廷玉问道:“将军计将安出?”

李光弼道:“在城外烧制土砖坯,然后运到城内储存起来。”

郝廷玉不解其意,追问道:“不知这有何用?”

李光弼笑道:“自有妙用!”

众将奉命行事。

土砖坯就是未经烧制的土砖,这种砖的质量无法和烧制的砖相提并论,但是具备一定的强度。在很多农村还能看见,是专门用来搭建猪舍。

不久之后,史思明统率大军抵达太原城,将太原三面缺一的围起来,并派使者送来招降书信。

李光弼见到来信后,对使者道:“本节度身负国恩,不能投降。请使者回去后代为致意,谢史将军如此看得起在下。”命人将使者带了出去。

郝廷玉叫道:“史思明凶残成性,过于杀戮。节度还同这样的人客气什么。直接宰了使者,以示守城之决心。”

李光弼笑道:“本节度正需要有人会去传达,本节度守城之从容。使敌人以为我准备充分,而心生犹豫。”

郝廷玉恍然大悟。

史思明见自己的使者完好回来,又听了使者转达李光弼的话,顿时大笑。

史朝义不解,问道:“父亲,李光弼守备充分。我军攻城困难,父亲为何反而大笑。”

史思明道:“我笑李光弼不愧是一代良将,镇定自若,令人佩服。遥想先帝在世之时,高尚曾经建议先帝招揽李光弼,而先帝不听。如今果然成了大患。”

史朝义笑道:“父亲是来攻城,敌将如此厉害。父亲不恼怒,反而有闲心追忆此事,足见父亲胆略不在李光弼之下。”

史思明摆手笑道:“为父只是来看戏的,至于这出戏怎么演。端看蔡希德等人的能耐。”

史朝义这才醒悟。原来父亲是无心攻城,只是跑来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