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长安的河流共有八条,合称长安八水。
潏水就是其中的一条,为长安城提供了丰富的饮水资源,是很重要的河流,不过它的光芒在后世被另外两条河流所掩盖。
长安八水中,最负盛名的是渭河,孕育了华夏的古文化。还有一条河是泾河,是不是立刻想到了西游记里的泾河龙王。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
唐军汇集诸路大军合计十三万,驻扎在潏河的西岸。
叛军主帅安守忠率领自己全部兵马,驻扎在长安的西清渠。
两军隔河相望,谁都不敢擅自渡河进攻。
远在凤翔郡的肃宗,看两军隔岸对峙,心里很是着急。
唐军兵马十三万,人啃马嚼,消耗不可计数。
被逼无奈,肃宗只得写手书一封送到前线催促郭子仪尽快出征。
郭子仪把手书给帐下诸将传阅,并询问良策。
元载道:“叛军大胜,气势正盛,不可以和他们对面迎战。需要等到叛军稍微懈怠,发动突袭。”
郭子仪道:“道理虽好,但是陛下面前如何交代。”
元载道:“就让我们联名上书朝廷,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郭子仪叹了口气道:“只能如此。”当即手写一份表章,在场所有人都在上面签名画押。
议事完毕,诸将散去。
独元载没有走。
郭子仪道:“你应该知道陛下催促背后的深意,我军粮草消耗巨大,不能长期这样下去。”
大军后勤跟不上,有一半的原因是玄宗和永王。
这两个人一个把握了巴蜀的通道,一个耽误了江南往凤翔郡的运输通道。直接导致肃宗没那么多的物资,支援前线。
元载道:“眼下两军都不敢轻易出击,只有省着点吃。尤其是朔方军,只能暂时委屈一点。给其他友军一些物资,自己少用点。”
郭子仪感到头痛,叹道:“这件事只能暂时如此了,至于工作就由我去做。”
元载道:“我也随大帅一同前往。”
郭子仪应允了。
两人去做朔方军的安抚工作,不在话下。
且说唐军诸将联名上书的表章送到肃宗的案头,肃宗见到这么多人反对进兵,也退缩了。
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肃宗对此无可奈何。
李辅国趁机进言道:“郭子仪总督各路兵马,广平王也在军中,这可不是一件好事。若是和叛军长期对峙下去,会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肃宗问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李辅国紧张道:“广平王会不会……”
“住口!”肃宗打断李辅国的猜想,“朕与广平王乃是父子,能有什么变化。”
李辅国闭口不言,心里却很清楚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剩下来的事情,只等它生根发芽。
肃宗的话是口不应心,他很害怕李辅国所说的事情发生。尤其是在自己的三子李倓去世后,对李俶开始有些不放心。
张淑妃是肃宗的宠妃,对肃宗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
趁着肃宗来她的寝宫歇息时,进言道:“李辅国一片忠心,全是为陛下考虑。我军精锐尽出,反而与叛军相持,似乎不合常理。”
肃宗长吁一口气,说道:“我远在凤翔,对于前线的事情不是很清楚。不能妄下判断,以免贻误战机。”
张淑妃立刻改口道:“陛下的格局,妾身远远不及。只是妾身担心长此以往,广平王在军中树立威信。对陛下不妥,还有……妾身还是不说。”
肃宗道:“爱妃有话只管说,若是宫中连我最信任的人都不敢说话,我这个皇帝怕是不称职。”
张淑妃这招欲擒故纵,果然收到了效果。直言道:“妾身斗胆说一句,广平王对建宁王之死,始终耿耿于怀。一旦广平王掌握天下兵马,陛下的处境堪忧。文皇、太上皇的事情殷鉴不远。”
肃宗眼神一凛,脑海里自行脑补了各种宫斗的画面。加上他不相信唐军精锐尽出还打不过叛军。于是再下敕令,命监军孙知古催促唐军尽快出战。
敕令由孙知古交到郭子仪手中。
郭子仪看过后,说道:“两军隔河对峙,不可轻易出击。渡河时,很容易被对面叛军半渡而击之。”
孙知古冷哼一声,说道:“咱家可不懂兵法,咱家只知道忠于陛下。副元帅一味避战,是不是别有居心啊?”
郭子仪惊得说不话来。
元载站了出来,喝道:“孙知古你别含血喷人!如果郭大帅别有居心,陛下是不会授予副元帅。难道你是怀疑陛下用人不明?”
孙知古见到是元载,心里有点害怕。
郭子仪喝道:“元将军不必说了,我军进兵就是了。”
“大帅……”元载还想再劝。
郭子仪抬手示意,元载不要说下去了。
元载退到一边。
孙知古叉手道:“咱家等着副元帅的好消息。”退出中军帅帐。
元载道:“我军贸然出击,胜负难料。”
郭子仪仰天长叹:“无论何种结果,都有老夫一力承担。”
元载道:“大帅放心,属下一定和大帅共进退。”
郭子仪笑了笑,看向元载道:“侄婿越来越可靠,想当年第一次看到你时,你还是一个愣头青。”
元载哈哈大笑道:“姑父夸奖了。”接着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自嘲道:“如果小婿还是愣头青,岂不是太不懂事。”
郭子仪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子,笑道:“老夫一大把年纪,还觉得很年轻呢。”
两人哈哈大笑。
这一年的五月初六日,准备充分的唐军出营渡河进攻。
安守忠得知此事,对左右道:“唐廷的皇帝无用,如此关键的时候,居然急于求成。唐军虽多,必被我打败。”
开始排兵布阵,以逃回的李归仁为前部先锋,迎战唐军。要求李归仁千万不要恋战,只管撤退,诱敌深入。又以大将安太清为中路大军,摆出一字长蛇阵,只等唐军中计,便对唐军实施包围。
最后,安守忠以严庄增援的九千兵马为后军,亲自带领着这支部队,随时增援各路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