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夫子的脸?
西陵来书信了,他们都在询问关于冥王之子的消息,也在询问关于书院如何处理冥王之子。
书院一直不管冥王之子的事情,现在有了冥王之子的消息,反而又将宁缺保护起来,这究竟是个什么道理。
李仲易不明白,书院究竟想要做什么。
他记得小时候曾在夫子的座下听讲,夫子曾言,对于暂时不能理解的事物,承认其存在而不用去理会,因为若你连世间的事情都没有处理明白,何必徒劳去思考那些冥间的事情。
作为一个国家的帝王,没有哪一件事情,是不能理会的。
发生在帝王之家的事情,哪怕只是一件小事,都是大事,一件足以让许多人为之奔命的大事。
朝堂上的诸公,都在等着书院的回话,夫子又不知远游去了哪里。
御书房里,李仲易拿着一副字,视线落在这些字迹之上,“鱼跃此时海”。
“我该如何跃出此时的困境呢?”
忽然,从书柜旁的夹缝中,李仲易看到一张纸,他不记得自己把纸塞进了这里。
“花开彼岸天。”
五个大字,对应鱼跃此时海,而花开彼岸天,同样是象征着脱困樊笼。
一时间,李仲易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了什么,眼神一亮。
“皇宫这座樊笼,是书院给我编织起来的,可同样也让书院,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办法掺和进来。”
“光明商会搞的那一套,朕,绝不会落下。”
关于御书房里,花开彼岸天的字样,李仲易将其分享给了许多人。
同时,他在询问,这一幅花开帖的作者,究竟是谁。
有功,无罪。
&;=&;&;&;只可惜,没有人回应,擅闯御书房是死罪,哪怕这位皇帝说的再好,都不可能承认。
除非这个人的身份,位置很高,可以不怕皇权。
世俗能做到的没有几个,毕竟不是谁都是李青山,颜瑟。
宫里的人们只能积极的配合调查。
同时,他们也都很清楚,不会有人站出来承认这件事情,甚至也不可能有人知情。
因为在御书房里写东西,知情不报,同样是死罪。
皇帝的这条命令看似很大度,实则是为了警示众人。
御书房,是皇宫大内,这等机密之地,都能有人混进来,你们这些饭桶是干什么吃的?
近些日子,大唐来了许多人。
因为书院的二层楼要开了,那些怀着崇高理想的青年才俊,便赶来碰碰运气。
一位神官,自西陵的桃山而来。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陈坤,乃是光明殿神官。
是卫光明手底下的得力干将。
曾在年轻时,挑战莲生大师,被卫光明所救,随后放弃了修道,成为一名虔诚的光明信徒。
在某一次雨夜,卫光明遇到刺杀,陈坤重新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