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九章 书记办公室的文学课

初阳如液金般透过窗棂,洒在老旧木地板上,勾勒出一片斑驳的金黄。贺志强从浴室的水雾中探出头来,眼睛微眯,打量着这缕调皮的晨光。阳光就像一个顽皮的孩童,在房间里肆意嬉戏,跳着欢快的舞步,将一切都染上了温暖的色彩。它轻抚着贺志强的面庞,仿佛在低语:“快起床吧,懒虫,新的一天已经等不及要开始了!

贺志强赤着上身,水滴沿着他的发梢一滴滴低垂而下,汇聚在肩膀上,形成了晶莹剔透的小溪。他用手捋了捋湿漉漉的头发,任由那些调皮的水滴在皮肤上跳跃,留下一串串清凉的足迹。他扭头看向窗外,只见一朵白云悠闲地飘荡在湛蓝的天空中,似乎在和他打着招呼。那蓝得令人心醉的天空,几乎让人感到一种纯粹的幸福。贺志强深深吸了口气,让夹杂着阳光气息的空气充盈胸腔。那温暖的触感仿佛直抵心扉,让他感到无比的舒畅与惬意。

贺志强快步走出浴室,来到衣柜前停住脚步。衣柜门在他的手下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仿佛在抱怨他的粗鲁。他从衣架上取下一件浅蓝色的短袖衬衫,慢条斯理地穿上。他的动作虽然从容不迫,但内心深处,一股激动的小小火苗正在熊熊燃烧。那火苗时而噼啪作响,时而窜出几朵灿烂的火花,昭示着主人内心的雀跃。贺志强抬手将衬衫最上端的纽扣一一扣好,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刻系上最后的装饰。那隐隐的兴奋之情,在他的胸口愈发澎湃。

贺志强转身走到书桌前,目光落在桌上整齐码放的一叠稿纸上。洁白的纸张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圣洁的光芒,似乎在向他召唤。这是他昨天刚写好的通讯稿,记录了在芝麻山村的所见所闻。贺志强的目光专注而深邃,眉头微蹙,似乎陷入了沉思。但很快,一丝满意的笑容爬上他的嘴角,像一个得意的孩子炫耀自己的作品。

回想起昨天,贺志强的思绪飘回到了那个宁静的小山村。青山环绕,绿水潺潺,袅袅炊烟在朝阳中婀娜起舞。淳朴的村民们热情地迎接着他们的到来,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仪式上,领导们的致辞铿锵有力,村民们的掌声如雷贯耳。合作社的成立,象征着芝麻山村迈向美好未来的第一步。

那日的点点滴滴如电影般在贺志强脑海中回放。他记得自己不停地按下快门,生怕错过任何值得铭记的瞬间。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珍贵的记忆,每一个画面都饱含着浓浓的乡情。镜头中,那些质朴的笑脸是那样真诚动人,晶莹的汗珠诉说着劳动的艰辛,还有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像一缕缕明媚的阳光,驱散了贫穷的阴霾。贺志强在快门的咔嚓声中,感受着生活的悲欢离合,体味着人间的冷暖人情。

当夜幕降临,贺志强回到镇上的驻地,立刻投入到写作中。他把白天拍摄的照片一张张导入电脑,任由那些鲜活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他仿佛又回到了芝麻山村,看到了那些淳朴善良的村民,听到了领导们振奋人心的致辞,感受到了合作社成立时的喜悦气氛。一个个场景在脑海中交替闪现,渐渐勾勒出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雏形。贺志强感到一种莫名的亢奋,这种题材对他来说是如此驾轻就熟。主题明确,素材丰富,笔下的文字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在纸上翩翩起舞。不像那些空泛的题目,总让他绞尽脑汁也难以下笔。

当下午三点的钟声敲响,贺志强正式开始了他的写作之旅。他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先列出了提纲,理清了思路,然后如饥似渴地敲击着键盘。他的思绪如泉水涌出,文思如奔腾的骏马飞驰,不受拘束地驰骋在创作的草原上。

贺志强完全沉浸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内心的激情澎湃着,指尖与键盘激烈地碰撞,溅出灵感的火花。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能看到每个字母、每个标点符号在屏幕上跃动,编织成一个个精彩纷呈的句子。黑夜悄然降临,但贺志强却浑然不觉,只顾着追逐那些飞舞的文字。

一个字、一句话、一段文字在他的推敲下变得愈发精炼,力求淋漓尽致地表达心中的感受。他不仅追求文字的美感,更追求内涵的丰富和情感的共鸣。每一个词汇都被他反复琢磨,每一个句子都被他斟酌到恰到好处。他像一位雕刻家,用文字雕刻出一个个立体的形象,一个个鲜活的场景。

当第一缕晨光洒进窗棂,贺志强才恍然惊觉,竟已通宵达旦。他伸了个懒腰,感到身心俱疲,但内心却无比满足。这篇稿件,是他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的杰作,是他对生活、对人性、对情感的一次深刻探索。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篇通讯稿,更是他内心的呐喊和情感的抒发。

匆匆吃过早饭,贺志强感到一阵阵的兴奋。他多么希望李书记能喜欢自己的这篇作品啊!食堂里人声鼎沸,叮当作响的碗筷声、欢快的交谈声交织成一曲生活的乐章。但贺志强无心享受这美好的氛围,他的心早已飞到了办公室,飞到了李书记的案头。

回到办公室,贺志强迫不及待地想要把稿件呈到李书记面前。这份期待和紧张交织在一起,让贺志强的双眼闪烁着热切的光芒。他知道,这篇通讯稿不仅凝结了他的心血和努力,更是他对芝麻山村的真挚祝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他期待着李书记的回应,期待着这篇文字能够传递出他的真情实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共鸣。

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让他如坐针毡,心潮起伏。就在这时,同事小李轻轻推门而入,脸上挂着惯常的微笑,朝他打招呼:"稿子写完了吗,老贺?"

"嗯。"贺志强点点头,语气里难掩自豪之情,"都收拾好了,等会就送去给书记过目。你知道吗,我为这篇稿子付出了很多心血。"

"其实像这种有丰富实际素材作为依托的题材,对我们这些老手来说还算简单。"贺志强谦逊地解释道,"毕竟有那么多生动鲜活的细节可写,比那些抽象空洞的主题容易把握多了。你要是让我写‘人生的意义‘之类的哲学命题作文,那可真是难倒我了。"

小李会心一笑,感同身受地点点头:"你说得太对了。即便是有素材可依托,把现实生活转化为动人的文字,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你需要从纷繁芜杂的现实中,提炼出最打动人心的细节,再用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非常缜密的思考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一篇好的通讯稿,要做到言之有物,感人至深,绝非易事。"

贺志强听了连连称是,由衷地感慨道:"写作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必须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既要准确传神,又要有感染力。这就要求我们对语言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和驾驭力,还要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我常常在想,一个优秀的宣传工作者,不仅要有犀利的观察力,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恩的心。惟其如此,才能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贺志强的目光又落在了桌上整理得整整齐齐的稿件上,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期待,却又隐隐有些不安与忐忑不安:"我昨夜已经反复推敲,力求每个字、每个标点都恰到好处,但不知道能不能得到李书记的认可。万一他觉得我的文笔还存在生涩粗糙之处,需要大加修改,那可就太令人沮丧了……"

"别多虑了,别多虑了。"小李拍了拍贺志强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李书记对你的文采是赞赏有加的,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定能体谅你的用心,不会要你做太多修改的。"就在这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眼睛一亮:"不过,如果你实在放心不下,也可以在稿子里留几处并不太明显的小瑕疵,让李书记在批阅时有话可说,你们也能有更多交流探讨的机会。"

贺志强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坚定的神色:"不必了,我相信自己的文章是真材实料,不需要用这种小伎俩博取好感。李书记一定能看出我的诚意和努力,给予中肯的评价。"

小李点了点头,心生敬佩。面对贺志强这种纯粹的热忱,他也不好多说什么了。他拍了拍贺志强的后背,语气诚恳:"那就祝你一切顺利,希望李书记能够欣赏你的匠心之作。无论如何,有这份对事业的执着和对文字的虔诚,你就已经赢得了我的敬佩。"

贺志强微微一笑,眼神坚定而执着。他知道,这份稿件不仅是一篇新闻通讯,更是他对这片热土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他期待着李书记的回应,期待着这份耕耘的成果能为芝麻山村带来新的机遇与希望。

九点半钟声刚过,贺志强便踌躇满志来到了李书记的办公室门前。他深吸一口气,脚步虽趿拉却坚定,敲响了那扇厚重的木门。"请进。"李书记那慈祥厚重的嗓音自门内传来,如一汪春水般滋润着贺志强内心深处的期冀。

"啊,志强啊,是你。"李爱明放下笔,朝贺志强招了招手,"快过来,快过来。"他的语气亲切而热情,就像一位慈爱的长者在迎接自己的晚辈。

贺志强上前几步,将夹着稿纸的文件夹递到李爱明面前,动作恭谨而庄重,仿佛在进行一个神圣的仪式:"书记,这是我昨天写的那篇描写芝麻山村合作社成立的文章,您先过目一遍。"他的声音略显紧张,却又饱含着对自己作品的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