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县长点了点头,视线在刘逸霏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对这个腼腆的姑娘印象颇好。
"挺好。"他简短地说了一句。
付平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长长舒了口气。有了这句话,今后便不会有人拿刘逸霏的工作说事了。
胡县长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文件,然后抬眼看向付平,嘴唇微动,欲言又止。
"你很聪明。"过了半晌,他终于开口说道,"上周我去省里开了一个相关工作的会,正好就有参会的其余同志在聊起这个事情,还拿出了排名名单。我想起先前《今日黄州》的报道,今天就来看看。"
付平心头苦笑,他还真没想到这份排名居然真的形成了行政单位之间在这个工作上的竞争,直接把这位给招来了视察。
他甚至都能猜到胡县长没说出来的实情,比如几个书记聊起来,胡县长说我们县搞得好,那个村子都上了市报了,结果被人家一通奚落,你们好啥哦,四十八名还叫好吗?于是,书记被整郁闷了。
领导郁闷了,作为当事人的付平自然也就倒霉了。
徐向翰也是这才终于了解前因后果,微微有些后怕地看了一眼付平,要是这小子真的弄虚作假,自己今天恐怕也要连带着被坑一回。
幸好啊!
旋即他微微不解道:"你这儿这些东西都是明摆着的,为什么排名会那样?"
付平叹了口气,"我们芝麻山村穷啊,条件匮乏,人手短缺,或许是有所怠慢吧。"
话不用说多,两位领导对视一眼,以他们的经验,便已经能琢磨出个大概了。
胡县长笑了笑,"你们说你条件匮乏我同意,但要说人手短缺可有点说不过去了啊!"
付平一怔,旋即会意,指了指远处一个建筑工地。
"不信您看,我们正在修那条路,您要是年前下来视察,就能看到满地的人影了。"
果然,只见一条曲曲折折的路基正在那里缓缓修建,路边停着一台挖掘机和放着一些工具。
"这条路修好了,不仅能方便我们出行,也能让药材运输更加便利。"付平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
"这条路修好了,不仅能方便我们出行,也能让药材运输更加便利。"付平滔滔不绝地解释起来,"我们全村上下无一例外,都加入了修路的队伍。就连老人和孩子,也是尽自己的一份力气。"
他说着,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斑驳的身影。只见一个老妪蹒跚着走来,手中拿着一把扫帚,正在路基边扫拾着落下的杂草枝叶。
"那就是张婆婆,她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了,可一样没落下。"付平说,"虽然她年纪太大,不能干重活,但也要尽自己所能。"
胡县长和徐向翰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个瘦小的老人背影,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肃然起敬。
张婆婆扫完地,直起腰身,用手背抹了抹额头的汗水。她转过身来,看见付平等人也在看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摇摇晃晃地走开了。
"你们看到了,我们芝麻山虽然穷,但并不是人手短缺。"付平神色凝重地说,"相反,正是因为我们上下同心,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胡县长点点头,眼神中的疑虑彻底消除了。他转身看向那条正在修建的路基,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嗯,我明白了。"胡县长点点头,语气缓和了许多,"看来你们的确是倾尽全力,我实在是小看你们了。"
付平嘿嘿一笑,“只要做的事正事好事,我相信领导一定会支持的。”
胡县长指着他,对徐书记道:“瞧瞧,这就开始给我们戴帽子抬门槛了!哈哈!”
众人都是一笑,气氛彻底轻松起来。
笑过之后,胡县长看着被拓宽加固,只待铺上碎石就能成型的路,感慨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村村通,路路通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各村各镇都只是伸手要钱,向翰同志,值得我们细思啊!”
“是啊,值得好好总结。”
这个时候,付平跟其余诸位都识趣闭嘴,眼观鼻鼻观心。
好在这儿也不是谈事的地方,二人只说了这两句便招呼着一起返回了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