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在地板上投下一片金黄。吴孟森教授的家里,弥漫着淡淡酒香。圆桌上,几只青瓷小碟盛着几样精致小菜,一瓶开了封的茅台静静地立在桌角,酒香醇厚,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吴孟森教授身旁是李院长和陈老,三人都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衬衫,袖口微微卷起,透着一股儒雅的气质。刘秋燕坐在他们对面,神情有些拘谨。
“来,秋燕,尝尝这狮子头,我老伴的手艺,可是远近闻名啊!”吴孟森教授热情地招呼着,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
“谢谢吴教授,您太客气了。”刘秋燕连忙道谢,夹起一颗狮子头,轻轻咬了一口,肉香四溢,鲜嫩无比,确实美味。
“怎么样?我老伴做的菜,还合你口味吧?”吴孟森教授笑眯眯地看着刘秋燕,眼里满是慈祥。
“好吃,真的好吃,比学校食堂的菜好吃多了!”刘秋燕由衷地赞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好吃就多吃点,别客气,就当是自己家一样。”吴孟森教授说着,又给刘秋燕夹了一筷子菜。
"来,咱们几个老朋友好好喝一杯!"吴孟森将其中一杯酒递给了李院长,另一杯递给了陈老,自己端起跟前的一杯,轻轻摇晃着杯中的酒液。
李院长和陈老接过酒杯,与吴孟森碰杯,三人都仰头饮尽杯中酒。入喉的茅台酒辛辣浓烈,一股暖流迅速在体内扩散开来。
吴孟森和李院长,陈老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着,话题从当前的医改形势聊到儿孙辈的近况,唯独没再提起刘秋燕的事情。三位老人惺惺相惜,相谈甚欢。
此时此刻,刘秋燕正独自坐在餐桌前,默默地咀嚼着碗里的米饭。她心事重重,食不知味,每一口饭菜都像是在强迫自己咽下。
这时,徐如萍从厨房里探出头来:"秋燕啊,来帮阿姨择择菜吧。"
刘秋燕如获大赦,忙放下酒杯,小跑进了厨房。徐如萍一边择菜,一边和刘秋燕闲聊,问她学习生活的情况。刘秋燕一一作答,感觉很是亲切。
送走了李院长,刘秋燕帮着徐如萍收拾餐具和厨房。吴孟森和陈老端坐在沙发上啜饮着香茗,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
厨房里,刘秋燕一丝不苟地擦拭着碗碟,徐如萍则在水池边冲洗着锅具。昏黄的灯光映照着两人的侧脸,她们有默契地分工合作,动作娴熟而利落。
待一切收拾停当,刘秋燕走到客厅,面对着吴孟森和徐如萍,深深地鞠了一躬。她的脊背挺得笔直,语气诚恳而感激:"吴叔,徐阿姨,真的非常感谢你们今天的帮助。我......"
吴孟森摆摆手,面色忽然郑重起来。"秋燕啊,今天请你来,不只是叙叙旧,帮你和李院长搭个线。还有件重要的事,想请教你呢。"
刘秋燕愣了愣,不明所以地看着吴孟森。
陈老也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是这样的,秋燕啊,我们想了解一下你们芝麻山村的一些情况。你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应该最清楚不过了。"
"芝麻山村?你们想了解什么?"刘秋燕满腹狐疑。
吴孟森和陈老对视一眼,然后开始轮流向刘秋燕抛出一连串问题:
"芝麻山村现在的娱乐活动都有哪些?老百姓业余时间都爱干什么?"
"山村的地理条件如何?土壤、水源、气候怎么样?"
"村里开展过普法教育吗?村民的法律意识如何?"
"芝麻山村主要种植什么作物?收成怎么样?"
......
问题一个接一个,涉及方方面面。刘秋燕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尽量回想村里的情况,耐心地一一作答。
"娱乐活动主要就是打麻将、跳广场舞什么的。特别是麻将,男女老少都爱玩。"
"我们村依山傍水,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特别适合种植药材。"
"普法活动村里经常开展,村民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强的。"
"主要种植蕲艾,水稻、玉米、红薯等,收成都不错。村民收入主要靠卖蕲艾和粮食。"
......
吴孟森和陈老听得专注,不时点头附和,时而低头在纸上记录着什么。
整整问了近一个小时,刘秋燕口干舌燥,实在不明白两位教授问这些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