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王俊民和王康德的地界处,付平开始认真测量。其他村民也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你看,这棵老槐树是不是地界?"一个老人指着不远处的大树说道。
"我记得小时候,这儿有块大石头来着。"另一个中年汉子回忆道。
"哎呀,你们记错了,地界明明是从那条小沟开始的。"一个妇女插嘴道。
付平专心致志地测量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数据。王占奎则耐心地听着村民们的争论,时不时点头或摇头。
测量结果出来后,付平清了清嗓子,对着围观的村民们说道:"根据实际测量,这条地界应该从老槐树往东三米处开始,一直延伸到小沟的西边。"
王俊民和王康德面面相觑,显然这个结果谁都没有占到便宜。王占奎见状,立即说道:"好了,这下地界清楚了。大家都没意见吧?"
两人虽然有些不情愿,但也只能点头同意。其他村民见问题解决,也纷纷散去,只留下几个还有问题要问的。
一个戴着草帽的老汉走上前来,"付干部,我家的化肥钱真的不能再缓缓了吗?今年收成不好,实在是拿不出来啊。"
付平叹了口气,"老张叔,我知道你家情况困难。这样吧,你先把一半的钱交上,剩下的等年底再说,行不?"
老张脸上露出了笑容,"那太好了,谢谢付干部!"
王占奎在一旁听着,忽然开口道:"付平啊,你这样处理虽然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长远来看恐怕不行。"
付平愣了一下,"王叔,您的意思是?"
王占奎摇摇头,"咱们得想个办法,让大家都能按时交钱,不能总是拖拖拉拉的。要不然,合作社的资金周转会出大问题。"
付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您说得对。我们得好好想想办法。"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回走。路过一片玉米地时,付平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地里说:"王叔,您看,这片玉米长得多好啊!"
王占奎顺着付平的手指看去,只见一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玉米杆高大挺拔,叶子青翠欲滴。他不禁赞叹道:"确实不错!这是谁家的地?"
"这是三组王俊民家的。"付平笑着说,"去年他家就是用的合作社提供的肥料和种子,今年又按时交了钱,所以合作社给他家安排了最好的农机服务。"
王占奎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你是想用实际效果来说服其他人,对吧?"
付平点点头,"没错。我想组织大家来看看,让他们明白按时交钱、积极配合合作社工作的好处。"
王占奎拍了拍付平的肩膀,"好主意!咱们回去就安排。"
两人刚走到村口,就看见一群人围在村委会门口。走近一看,原来是几个年轻人在争吵。
"凭啥子三组的地都是好的,我们二组的地就差?"一个年轻人大声嚷嚷。
"就是,合作社是不是偏心了?"另一个人附和道。
付平和王占奎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付平上前一步,对着那群年轻人说道:"大家别急,有啥子问题咱们好好说。"
一个留着平头的年轻人走上前来,指着付平说:"付干部,你们合作社是不是偏心了?为啥子三组的地都安排得好好的,我们二组的就差?"
付平深吸一口气,耐心解释道:"小李,你误会了。合作社对待每个村民都是一视同仁的。三组的地看起来好,是因为他们按时交了钱,积极配合合作社的工作。"
"那我们也想配合啊,可是钱不够咋个办?"另一个年轻人插嘴道。
王占奎这时候站了出来,语气严肃地说:"大家听我说。合作社不是做慈善的,是要帮大家一起致富的。你们想想,如果大家都不交钱,合作社拿什么来买种子、肥料和农机服务?"
村民们面面相觑,一时无言以对。
付平趁机说道:"是这样的,我们正打算组织大家去看看王俊民家的玉米地。他家去年就用了合作社的肥料和种子,今年又按时交了钱。你们去看看他家的收成,就知道合作社的好处了。"
听到这话,年轻人们的态度明显软化了。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问道:"付干部,那我们要是真的拿不出钱,能不能有啥子办法?"
付平笑了笑,说:"当然有。我们可以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灵活的付款方案。比如可以分期付款,或者用劳动来抵扣部分费用。"
王占奎在一旁补充道:"对,咱们合作社的目的是让大家都能富起来。只要大家有心,我们就一定能想出办法。"
听了这番话,年轻人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去看看王俊民家的玉米地,也愿意好好配合合作社的工作。
付平和王占奎对视一眼,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这只是解决了一个小问题,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他们。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合作社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