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会议厅高大的玻璃窗洒落进来,为整个空间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空调的嗡嗡声和人们低声交谈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付平站在主席台上,双手轻轻扶着演讲台的边缘。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那些熟悉的面孔和陌生的面孔交织在一起,有些人神情专注,有些人眼神游离。付平知道,这是他展现自己的重要时刻。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付平的声音通过话筒传遍整个会场,清晰而有力。
台下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付平感受到那些目光的重量,但他并没有退缩。相反,他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
"很荣幸,能站在这儿,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付平停顿了一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在今天之前,我一直在想,有这样一个机会,我该说点什么。要不就讲些车轱辘话,四平八稳,别出错就好,反正出了这个会场,其他人也只会说我上台作了个代表发言,具体说了什么他们也不一定会在意。"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一圈圈涟漪。台下顿时响起一阵哄笑,有人交头接耳,有人摇头微笑。
坐在第一排的吴冲等人却面露紧张之色。吴冲悄悄戳了戳身边的同事,小声嘀咕:"卧槽,老付疯了吧?这种场合还敢开玩笑!"
他身边的同事也是一脸担忧:"是啊,太冒险了。这可是在领导面前啊!"
然而,坐在他们不远处的吴孟森却显得异常淡定。他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他深知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姿态。何必要跟那些老同志去拼稳重和老成呢?
吴孟森悄悄扫了一眼主席台上的几位领导。果然,那些平日里严肃的面孔此刻都微微侧目,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有些不同的年轻干部。吴孟森在心里暗暗点头,组织部安排付平上来是有他们的目的的,只要达成了这个目的,方式什么的,不出格就行了。
付平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台下的这些小动作。他继续说道:"但是,那样做的话,也太辜负领导的信任,太辜负这个难得的机会了。于我个人而言,并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给在座的领导专家和同事指点什么,索性就简单分享一下我在芝麻山村工作的感悟吧。"
说到这里,付平的语气变得更加真挚,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回忆的神色。他继续说道:
"一年半之前,我抵达芝麻山村,踌躇满志,期待着大展身手。相信很多同事都跟我一样。"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看到不少年轻面孔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共鸣的光芒。
"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的。"付平的语气突然变得有些无奈,"先别提什么有没有好办法,有没有好思路,光是村民不买账这一点,就能让我们大多数的盘算落空。"
他停顿了一下,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你跟他要勤劳工作,他跟你说发点钱;你跟他说要注重教育,他跟你说发点钱;你跟他说要讲卫生讲文明,他问你到底好久发钱;等发现我们真发不了钱,他就不搭理我们了。"
这番话像是打开了会场的某个开关,顿时笑声四起,充满了整个会议厅。不少人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显然都有类似的经历。
坐在角落的一个年轻干部忍不住小声对身边的同事说:"这不就是我们村的翻版吗?太真实了!"
他的同事也点头附和:"是啊,我们村老李头就是这样,一见我就问啥时候发钱。"
付平等笑声稍微平息,才继续说道:"于是,我们难免下意识地给他们冠上愚昧、无可救药、烂泥扶不上墙之类的帽子,然后自己也自暴自弃,算了,混三年了事吧!不是我不开展工作,是这工作根本没法开展!"
这番话说得不少人都沉默了,尤其是一些坐在下面的大学生干部,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有人低头沉思,有人微微点头,似乎在回忆自己的经历。
付平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这样的想法,在我的心头也曾经泛起过,但我不甘心,既不甘心自己的青春白白耗在这儿三年,也不甘心国家和政府费这么大的精力组织我们,却落得个一事无成,无功而返。于是我就想了个笨办法。"
说到这儿,付平忽然顿了顿,目光在台下扫视一圈,卖了个关子。台下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等待着他的下文。
"大家都考过试,知道解题之前要先审题,审题要透彻,要精准,才能准确地给出答案。"付平的语气变得轻松了一些,"我先做的就是审题。村民在我的心中就是个粗略的概念,于是我就跟他们同吃同劳动,跟他们聊天,听他们吹牛,跟他们打成一片,那个概念就这样慢慢清晰,变成了具体的一个个人。"
付平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山村的日子。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怀念:
"再之后,我就知道了,这家省吃俭用,抠门到连自家院子里的鸡屎都要收集起来堆到菜地里省点肥料钱的两口子,是因为家里的女人生了病,正攒着钱等攒够了才敢去看病。"
付平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心疼,仿佛那对夫妻就站在眼前。台下的人群中,有几个年轻干部不自觉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理解的光芒。
"我也看到了那家平日里不修边幅,邋遢不已的男人,在去参加儿子家长会的时候,费了大功夫收拾得板板正正。"付平继续说道,嘴角微微上扬,"那天早上,我碰巧路过他家,看见他站在破旧的镜子前,笨拙地系着领带,手都有些发抖。"
这个细节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会场里响起了低低的笑声和交谈声。
"我还了解到,对我最抗拒的那家人,曾经却是响应村上号召最积极的一家,但是之前的尝试失败了,全家省吃俭用还了好几年债都还没还完。"
付平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台下的笑声也渐渐消失了。不少人的表情变得严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这些村民们都有各自背后的忧虑,他们之所以对我们的举措产生抗拒,因为从直观上来看,我们嘴里说的那些事情并不能解决他们眼下的纠结和烦恼。"
付平的目光扫过台下,看到不少人若有所思的表情。他继续说道:"我们只有在弄清了这些理由之后,才能真正地因人施策,以真情换人心,去理解,去说服,所谓扶贫先扶志,树立村民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看到凭借自己双手脱贫致富解决人生难题的可能和希望,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
这番话说完,会场里先是一片寂静,随后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渐渐地,掌声连成了一片。就连主席台上的领导也轻轻拍了几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