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芝麻山村就已经苏醒了。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一群年轻人正忙着整理行装。
付平站在村委会的台阶上,望着这群忙碌的年轻人,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丝笑意。一周前,当他们背着大包小包来到村里时,付平还担心这些城里娃能不能适应山村的生活。如今看来,是他多虑了。
"刘友,东西都收拾好了吗?"付平朝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喊道。
那男生抬起头,露出一个疲惫却满足的笑容:"差不多了,付干部。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剩下的书本和文具。"
付平走下台阶,拍了拍刘友的肩膀:"留下吧,给村里的孩子们用。你们这几天教的东西,够他们受用一阵子了。"
刘友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不舍:"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走出大山。"
正说着,带队老师乔康从村委会里走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同学们,请集合一下。我要清点人数,再强调一下注意事项。"
年轻人们迅速放下手中的活,排成整齐的队列。乔康拿出一份名单,开始点名。每喊到一个名字,就有一声响亮的"到"传来。
点完名,乔康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人数齐全。现在我再强调几点。第一,路上注意安全,互相照应。第二,到了县城后不要乱跑,按时集合坐车。第三,回到学校后及时整理这次下乡的心得体会。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举起手:"老师,我们能不能再多留一天?我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
乔康摇摇头,语气温和却坚定:"小张,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开学在即,我们必须按时返校。况且,我们的工作已经完成得很好了。接下来,就该让村里的同志们继续努力了。"
这时,王占奎从人群后面走了出来。这位村支书的脸上带着藏不住的笑意:"乔老师说得对啊。你们这些娃娃已经帮了我们大忙了。要不是你们,我们村的扫盲班哪能办得这么好?"
王占奎转向志愿者们,声音有些哽咽:"孩子们,我代表全村人民感谢你们。你们来的时候,我们村还是一潭死水。现在你们走了,却给我们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志愿者们听了,眼圈都红了。一个男生忍不住说:"王村长,您太客气了。是您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能为村里做点事。"
王占奎摆摆手:"别说这些了。来,我们拍张全家福,留个纪念。"
话音刚落,一个背着相机的女孩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她就是孙丽丽,她熟练地架好三脚架,调整着镜头:"大家往中间靠靠,对,就这样。王村长,您站中间。付干部,您站王村长左边。"
在孙丽丽的指挥下,大家很快站好了位置。她按下快门,"咔嚓"一声,定格了这珍贵的瞬间。
拍完照,付平看了看手表,轻声说:"时间不早了,该出发了。"
他的话音刚落,村口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大家循声望去,只见一大群村民正朝这边走来。他们有的提着篮子,有的背着包袱,脸上都带着笑容。
"这是怎么回事?"乔康有些惊讶地问道。
付平笑着解释:"是村民们自发来送行的。这些日子,大家伙儿可是把你们当成自家人了。"
志愿者们看到这一幕,都有些感动。刘友低声对身边的同学说:"我们真的为这个村子做了些什么吗?怎么感觉自己收获更多呢?"
同学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想那么多。我们付出了真心,村民们也是真心回报。这就够了。"
村民们很快来到了村委会前。一个老大爷提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新鲜的水果:"娃娃们,路上吃。"
一位大婶则拿出几双手工编织的草鞋:"山路不好走,穿这个舒服。"
志愿者们被这份朴实的情谊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们接过村民们的礼物,眼里噙着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