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记者们陆续来到小食堂。他们看到门口贴着一张手写的纸条:"自助餐,每位10元",不禁有些惊讶。
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小声问身边的同事:"咱们还要付钱啊?"
她旁边的中年男记者笑着说:"挺好的,这说明人家村里有规矩。咱们又不是来蹭饭的,该付就付。"
记者们排着队,拿着盘子和筷子,依次打饭菜。饭菜虽然简单,但都是热气腾腾的:有炒青菜、土豆丝、茄子炖豆角,还有一大盆冒着热气的米饭。记者们一边打饭,一边交头接耳。
"哎,这菜看着挺新鲜的啊,估计都是地里现摘的。"一位戴眼镜的记者说道,他的盘子里已经堆满了各种菜。
"是啊,闻着都香。"旁边的女记者附和道,"比我们平时吃的盒饭强多了。"
付平和王占奎站在一旁,看着记者们有序地打饭,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王占奎悄悄对付平说:"小付,你看他们好像挺满意的,没人抱怨呢。"
付平笑着点点头:"我就说吧,你就是太担心了。"
记者们端着盘子,在几张拼在一起的长桌旁坐下。桌子上铺着朴素的塑料桌布,虽然有些年头了,但擦得很干净。
一位留着小胡子的记者尝了一口茄子,眼睛一亮:"哎呀,这茄子炖得真不错,软烂入味。"
"是啊,这土豆丝也脆生生的,一点都不油腻。"另一位记者附和道。
坐在角落的一位年轻记者突然说:"我还以为今天中午又要吃泡面呢,没想到能吃上这么好的饭菜。"
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一位中年女记者放下筷子,若有所思地说:"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芝麻山村虽然确实贫困落后,但还真的有点意思。"
"怎么说?"旁边的同事问道。
"你看啊,"她指了指墙上的读报栏,"那个读报栏就是两块木板钉起来的,简陋是简陋了点,但也能起到作用。再看这个小食堂,不高档不浮夸,但能让我们这些外来客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村里的干部们,做事是真的在为村民着想。"
她的话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一位戴眼镜的男记者接过话头:"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收钱这个事。一视同仁,不管是谁来了都要付钱,这样既杜绝了那种白吃白喝的风气,又为集体创造了收益。这才是真正以村民利益、集体利益为出发点的做法。"
"对啊,"另一位记者附和道,"我刚才打听了一下,小食堂的工作人员都是村上的妇女,她们轮流来做饭,每天还有工钱呢。这不仅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问题,还能让她们有一份额外收入。"
付平和王占奎站在不远处,听着记者们的讨论,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王占奎悄悄对付平说:"小付,你真是高明啊。这些记者不但没有抱怨,反而还在夸咱们呢。"
付平笑着摇摇头:"这不是高明不高明的问题。咱们做事,就是要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着想。只要心里装着村民,做什么事都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这时,一位年轻记者站起身来,拿着空盘子走向打饭的地方。他笑着对同事们说:"你们这么一说,这顿饭吃得还真有点意义了。可惜添饭添菜不加钱,不然我肯定多加几碗!"
他的话引起了一阵笑声。另一位记者也站了起来,说道:"别管加不加钱,这饭菜确实不错,我再去添点。"
还有一位记者举着碗,笑着说:"我去舀碗汤顺一下,吃得有点噎着了!"
看着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付平心里暖洋洋的。他转头对王占奎说:"王叔,你去厨房看看,让她们再多准备些饭菜,别让客人吃不饱。"
王占奎连忙点头,快步走向厨房。付平则走到记者们身边,笑呵呵地问道:"各位记者同志,饭菜还合胃口吗?"
记者们纷纷点头,有人说:"这饭菜做得真不错,比我们平时吃的盒饭强多了。"
付平谦虚地说:"哪里哪里,都是些家常菜,比不上城里的大饭店。主要是咱们村的菜都是地里现摘的,新鲜。"
一位女记者问道:"付干部,我们听说这个小食堂平时也对外开放,是吗?"
付平点点头:"是啊,主要是为了方便村里的老人和单身汉。有些人家里没人做饭,来这儿吃也方便。再说了,村里来了客人,也有个地方招待。"